《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四條又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于出賣人”。這兩條款即構建出了所有權保留制度。所有權保留制度在日常經濟實踐中的存在由來已久,在合同法明確規定這一制度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就曾為這一制度的存在留有余地,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所謂所有權保留是指雙務合同尤其是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依約定以保留標的物所有權的方式以擔保買受人價金之給付或其他義務之履行。所有權保留為一種非典型擔保物權,僅是擔保意義上保留物之所有權的,旨在實現買賣合同上的權利義務,到期獲得價金清償。出賣人拋棄保留之所有權是單方處分行為,不需要任何方式,其表示于到達相對人時即產生效力。出賣人拋棄其所保留之所有權,對于其基于買賣契約所得主張之權利,尤其是價金請求權,并無影響。買受人債務之免除需經出賣人另作意思表示。當事人可以放棄其享有的所有權保留這一物權,而依合同法之實際履行原則要求買受人實際履行,正如在有典型擔保物權的債權中,擔保物權人可以放棄其所享有之擔保物權,而使之變為一般債權,此均由當事人自由意志權衡決定。其放棄擔保物權,并不意味著放棄一般債權,其仍可要求債務人實際履行債務。這在我國合同法已規定“繼續履行”等違約責任的情況下尤為可行。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之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即是法律依據。取回標的物是所有權保留買賣中出賣人作為標的物所有權人所享有的一項權利,取回權實質為恢復占有之物上請求權,其本身并無獨立存在價值。其與買賣契約之存續與終止屬于兩層關系,取回標的物只是出賣人為了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而采取的一種保全措施,這一權利的行使使得整個合同恢復到同時履行之狀態,本身并不必然導致合同失效。導致合同解除的真正原因是買受人不按期支付價金的違約行為使得出賣人行使其享有的解除合同權。出賣人在買受人未依約償還價款時取回標的物,是出賣人作為所有權人享有的一項權利,并非義務。按照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的原則,出賣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行使此項權利。買受人未取得所有權是因其未履行合同上的支付價金之義務,當然無權要求出賣人取回標的物,更不可因此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最高法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08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3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2020年河北保險最低基數是多少
2020-12-29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