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婚外情、出軌,這三個可以說是近年來導致夫妻離婚率飆升的重要原因了。并且因此導致夫妻離婚的多數都是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畢竟一方有過錯在財產分割上面是可以少分的。那究竟實踐中一方有外遇起訴離婚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見了解吧。
一、一方有外遇起訴離婚怎么辦
1、對方出軌提起離婚訴訟,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具體來說:
(1)離婚訴訟的提起,必須是婚姻關系的一方當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訴訟當事人的身份提出離婚訴訟;
(2)提起離婚訴訟的一方,必須與被告方具有合法夫妻關系,即雙方必須是合法配偶,其他關系不能提起訴訟離婚;
(3)提起離婚訴訟的一方,必須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訴訟離婚;
(4)提起離婚訴訟的一方,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離婚起訴狀及副本各一份,起訴書中要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財產的分割、子女的撫育及相關的證據;
(5)夫妻共有財產的清單(含房產、股票、債券等);
(6)原告應呈交能證明其與被告的合法夫妻關系的結婚證或夫妻關系證明書;
(7)原告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交離婚起訴狀。
2、對方出軌提起離婚訴訟,要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出軌的事實,具體來說:
(1)“保證書”、“道歉書”等,出軌突然被曝光,對方情急之下寫下保證書等表示悔改,這是認定對方出軌的關鍵證據。
(2)如果對方嫖娼,通常有警方介入,警方的筆錄可作為證據。
(3)單位查實職工的婚外情后,有時會對其生活作風問題作出處理。
(4)雙方來往的書信、短信、電子郵件等,此類證據除書面證據外,短信、電子郵件等均應先做一公證,再提交法院為宜。
(5)抓獲有超過普通朋友關系的行為舉止(如:擁抱、親吻等),可通過拍照攝像來取得證據。
(6)捉奸在床,收集這類證據難度很大,可通過拍照攝像來取得證據。
二、對方出軌起訴離婚該怎么辦
1、對方出軌起訴離婚要選擇適格的法院管轄:
(1)按照我國離婚管轄的規定,離婚一般去被告住所地法院,也就是原告應當向被告住所地(戶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就是離婚管轄的法院。但是如果被告住所地(戶口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離開戶口所在地到起訴時已經連續住了一年以上的地方)不一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具體的法院管轄:
①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②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離婚管轄的法院是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離婚管轄的法院是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③在國內結婚并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離婚管轄的法院是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
2、對方出軌起訴離婚,可一并提起離婚損害賠償。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實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所以如果對方出軌,可以申請離婚損害賠償。
需要注意的是,夫妻中有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外遇行為的,其實不是必然導致夫妻離婚。只不過其配偶可能無法忍受這樣的行為,在造成了夫妻感情破裂之后,才會走上離婚的道路。至于一方有外遇起訴離婚怎么辦,上文中已經介紹的很清楚了,若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兩限房離婚分割評估價格后怎么分配?
離婚時夫妻欠債如何還
2020最新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許賣別人的商標怎么處理
2020-12-18公司破產還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0-12-13申請商標注冊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7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物流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效力有哪些
2021-02-17物業管理費包括垃圾處理嗎
2020-12-29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需要審查批準嗎
2021-01-16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