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民事訴訟中,法官釋明權的行使應符合公平正義和法律規定,遵循公開、有限原則,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
案情
被告福建省漳浦縣農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朋公司)和被告聯僑食品冷凍(漳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僑公司)因生產經營需要向原告廈門海洲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洲公司)購買油品。從2006年6月7日起至2010年1月11日止,原告共供給被告農朋公司油品482.21噸,總價款為人民幣1830586.95元。被告農朋公司共向原告支付貨款人民幣1749000元。2009年6月30日,原告向被告農朋公司傳真一份對賬單,要求被告農朋公司確認尚欠其貨款人民幣217353.4元。被告農朋公司在對賬單上確認結欠原告134687.75元并加蓋公司印章,被告聯僑公司在對賬單上確認結欠原告貨款82665.65元。因各方未能就還款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原告訴至法院。訴訟中,被告農朋公司于2010年3月2日向原告支付45000元。被告聯僑公司于2009年5月7日因未年檢被吊銷營業執照。原告海洲公司認為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請求判決兩被告共同支付原告貨款209252.6元及逾期利息。被告農朋公司認為,其與聯僑公司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企業法人,兩者之間分別屬于不同的經營者,又不存在隸屬關系,因此應依法各自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裁判
漳浦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兩被告是兩家獨立的法人企業,均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兩被告分別向原告購買油品,并分別結欠原告貨款,應由兩被告分別向原告清償貨款。原告請求兩被告共同償還貨款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經法院釋明后仍堅持要求兩被告共同償還貨款,該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依法判決:駁回原告海洲公司的訴訟請求。
宣判后,原告海洲公司向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漳州中院審理認為,農朋公司和聯僑公司屬于不同的公司法人,應各自獨立承擔其民事義務,兩公司對各自尚欠的貨款應分別償付。本案中,由于雙方是滾動交貨并付款,因此,難以認定每一筆的付款時間,可以2009年6月30日三方簽署對賬單時作為應付款時間。買受人遲延付款應賠償出賣人的貸款利息損失。原審判決以海洲公司不變更訴訟請求為由從而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不當,屬對釋明權的行使認識錯誤,應予糾正。據此,漳州中院依法判決:一、撤銷漳浦縣人民法院(2010)浦民初字第425號民事判決;二、農朋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給海洲公司貨款人民幣81586.95元及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三、聯僑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給海洲公司貨款人民幣82665.65元及自2009年6月30日起至本判決確定的還款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四、駁回海洲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本案涉及法官釋明權的行使問題。法官釋明權,源于1877年《德國民事訴訟法》所規定,又稱闡明權,是指為了防止極端辯論主義對訴訟的公正性所造成的損害,當遇到當事人在訴訟上的聲明、陳述或舉證上存在不明確、不充分、不適當等情形時,由法官向當事人進行適當的發問、提醒,告知其作出釋明或者予以明了、補充、修正的一種權力和職責。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首次規定了釋明權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二條、第八條也有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五條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我國釋明權制度。法官釋明權行使的效果能夠克服辯論主義的弊害,使有關當事人在遇到特定情形時獲得司法上的必要救濟,讓訴訟雙方力量在實體上更趨于對等,從而實現訴訟效益的最大化。但法官釋明權的行使應符合以下相關具體要求:1、釋明權行使應符合公平正義原則。2、釋明權行使應符合法律規定和遵循合法原則,不可隨意擴大釋明范圍。3、釋明權行使應遵循公開原則。4、釋明權行使應遵循有限原則,否則法官釋明就容易轉變為訴訟指導甚至成為訴訟代理,影響法官應有的中立性和居中裁判。5、釋明權行使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
具體到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對尚欠的貨款應由農朋公司、聯僑公司共同償還是各自分別償還。首先,海洲公司主張農朋公司和聯僑公司共同償還貨款,對此應負有舉證責任,不僅要證明尚欠的貨款數額,而且要舉證證明該欠款屬于兩公司的共同債務。2009年6月30日,海洲公司向農朋公司傳真一份對賬單,該對賬單上記載農朋公司尚欠其貨款217353.4元,要求農朋公司進行確認。農朋公司收到該對賬單后,并未完全確認,而是只認可了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聯僑公司蓋章認可。在此情形下,雙方并未就尚欠貨款數額以及欠款主體等事項達成合意,海洲公司僅憑該份對賬單不足以證實農朋公司和聯僑公司共同欠款。海洲公司向農朋公司寄送對賬單,而聯僑公司卻在對賬單上蓋章確認,這一事實尚不足以證實兩家公司同意共同承擔債務。其次,海洲公司提供的發料單43單上均注明購貨單位為農朋公司,由農朋公司的員工邱劍峰簽字驗收,該部分發料單的貸款總額并未超出農朋公司自認的貨款往來明細,貨款抵扣后,沒有超出尚欠的貨款81586.95元。海洲公司沒有提供向聯僑公司發貨的發料單,亦未提交可以證實交易相對方名稱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海洲公司主張農朋公司與聯僑公司共同償還貨款依據不足。
本案中,法官應對舉證責任分擔及責任承擔主體問題進行釋明。在原告不變更訴訟請求的情況下,應根據農朋公司和聯僑公司具體欠款數額判決兩被告分別償還,而不應直接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否則,將有悖釋明權的行使必須符合公平正義并尊重當事人處分權的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臉部骨折工傷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2-12入住新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6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需要資料有哪些
2021-03-08企業向求職者收取風險抵押金合法嗎?
2021-03-15什么是公司破產程序終結
2021-01-11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非親生子女的繼承權是如何的
2021-01-07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深圳土地置換出新規,安置補償標準提高
2021-02-01新農村建設搬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1親屬代簽的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有效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