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違約的兩種方式,明示預期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都是發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二者侵害的同是債權人的期待權,但二者又有區別,表現在:
1、違約構成不同。
構成明示預期違約應具備:
(1)違約方明確的肯定向對方做出毀約的意思表示;
(2)明確表示在履行期限到來后不履行合同義務;
(3)表示將不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
(4)毀約無正當理由。
構成默示預期違約應具備:
(1)一方預見到另一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時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有兩種情況,一是沒有能力履約,二是不準備履約;
(2)一方的預見有確切的證據,至于判斷的標準,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為“有合理的理由認為對方不能正常履行”;
(3)被要求提供履約保證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間內提供充分的保證。違約行為形態
2、違約者的主觀方面不同。
明示預期違約表現為一方能夠履行而不愿履行,這種違約表示明確肯定的,違約者的主觀狀態只能是故意。而默示預期違約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一方當事人客觀上沒有能力履行合同,即失去履行能力,這種情形往往是從一些客觀事實推測到的,如一方出現資金困難,支付能力欠缺,負債過多難以清償等;二是一方當事人客觀上能夠履行合同,但卻不打算履行合同,如該當事人商業信用不佳,己將部分貨物轉賣出去等等,這種情形,往往是從當事人的某些行為推測導致的。因此,默示預期違約申違約者對違約行為的發生主觀上既可能是出于故意,也可能是出于過失。
3、救濟措施不同。
明示預期違約發生后,受害方有權選擇救濟措施,即受害方要么不接受對方預期違約的表示,等對方的履行期限到來之后,要求對方實際履行,如果屆時對方不實際履行,再按實際違約要求對方承擔責任;要么接受對方預期違約的意思表示,立即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對方賠償損失。而默示預期違約發生后,受害方享有的第一個救濟措施是通知對方要求其在一個合理的期限內提供將來能夠履行合同的擔保,在必要、合理的情況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而不是立即解除合同。如果對方在收到通知后的一個合理期限內并未提供將來履行合同的充分保證,則默示預期違約就轉化為明示預期違約了,受害方可以明示預期違約發生時那樣采取選擇的救濟措施,保護自己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允許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27三級醫療事故賠償的項目和標準是什么
2021-03-23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
2021-02-12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親子關系如何確認或否認
2020-11-28如何行使夫妻財產贈與財產撤銷權
2021-03-04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