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辯權制度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如果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應盡的債務,或出現了不能履行債務的危機,合同債權的實現必然受到威脅,這時債權人再繼續履行自己的義務必然擴大自己的債權量,增加自己的風險,為此,現行合同法規定,如有上述情況發生,合同一方當事人可以暫時拒絕履行合同義務。這就是合同履行的抗辯權制度。
所謂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的權利主張的權利,又稱異議權。其功能在于,通過行使這種權利而使對方的請求權消滅或使其效力延期發生。它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履行抗辯權。抗辯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債權保障法律制度,它可以免去公司自己履行后得不到對方履行的風險。雙務合同中的抗辯權在合同履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們是債權保障的法律制度,在不同合同中,運用不同的抗辯權,有助于維護交易秩序,促進雙方當事人的協作,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體現,對于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減少損害、保護受害人利益起了重要作用。抗辯權一般要求是雙務合同。
1?同時履行抗辯權
【案例1】
2004年5月,北京市某房地產公司與石家莊市某建筑公司簽訂了價值1000萬元的玻璃幕墻施工總承包合同。合同約定:按工程進度計劃日期,同時施工,并同時支付工程款。合同實施后,房地產公司發現該建筑公司施工能力不足,并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引起警覺,向該建筑公司提出了質疑,并且提出不再按原合同同期支付工程款。由此雙方發生了爭議,按合同的爭議條款經仲裁裁決,房地產公司的同時履行抗辯權成立,鑒于該建筑公司已無能力繼續按期履行合同,裁決解除合同。
【分析】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在他方未為對等給付之前,有權拒絕自己的履行。“根據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未為對待給付之提出以前,可以將自己的給付保留。”[2]
《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基礎是誠實信用原則,即依照誠信原則,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無權要求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在對方當事人未按合同履行義務的情況下,也有權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
同時履行抗辯權一般適用于買賣、租賃、互易等雙務合同中,但其有嚴格的構成條件:當事人在同一合同中互負債務;須雙方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須對方未履行債務;須對方的履行是可能的,如果對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義務,則當事人不能援引同時履行抗辯權,而是適用免責規定或者違約規定進行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前科犯了交通肇事會怎么判
2021-03-08什么是醫療欺詐,醫療欺詐行為應該向哪里舉報投訴
2021-02-27加多寶賠償中糧,增資協議是什么
2021-02-14嚴重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4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中止探視權起訴狀的內容
2020-12-13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和艾滋病人結婚是無效的嗎
2021-03-02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人事代理
2020-12-27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