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中,法院的起訴狀副本或傳票等無法送達當事人的,可以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應注意的問題
公告送達是人民法院送達訴訟文書的一種方式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也隨之加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民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由于外出務工人員常常居無定所,這對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送達相關法律文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針對這種情況人民法院根據有關法律規定采取公告送達的方式。這有利于保障被送達人及時參加訴訟,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但公告送達屬推定送達,司法實踐中,大多數為缺席審判、缺席判決,一方當事人的缺位,必然導致控辯雙方的失衡。因此,嚴格規范公告送達程序,確保公告送達方式的規范性、合法性是此類案件得以公正處理的前提。在公告送達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確適用公告送達的情形。從民訴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來看,有兩種情形可以適用公告送達。一種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情形,另外一種是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形,也就是說在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等五種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情形下才能適用公告送達。從法律規定來看,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下落不明”的概念。下落不明是指公民離開最后住所地沒有音訊的狀況。人民法院在送達相關法律文書時,只要受送達人處于下落不明的狀態,人民法院就可以使用公告送達。可見,“下落不明”僅指在送達法律文書的時間點上,而不是如宣告失蹤、宣告死亡制度必須經歷某個時間段。在核實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時,應注意不能僅憑原告的一面之詞,或以一兩次電話聯系不上,或以一兩封信件被退回即認定被告下落不明。其次,對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舉證責任問題上,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原告在起訴時,必須有明確的被告。也是說,原告在起訴時,除了提供被告姓名(名稱)等基本情況外,還應該提供被告的送達地址或其他聯系方式。因此,對被告下落不明的事實應該由原告負舉證責任。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無法調查取證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相關證據。
二、規范公告送達的方式。公告送達的方式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在法院門口的公告欄上張貼公告,但張貼隨意,位置不醒目;在《人民法院報》或本地發行的報紙上發布公告,但受送達人不易閱讀到此類報紙,效果甚微,對受送達人來說是形同虛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絡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準。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可見,公告送達有三種方式。這三種公告送達方式有其適用的范圍,不能混淆。第一種公告方式是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這種公告方式適用于直接送達、留置送達等五種送達方式不能送達但有證據證明受送達人經常回家或與家人常有聯系的情況,受送達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下落不明。公告應當張貼在法院的公告欄內和受送達人原住所地,人民法庭審理的案件應該同時張貼在法庭的公告欄內。在實踐中,人民法院往往忽略在受送達人的原住所地張貼公告。第二種公告方式是在報紙、信息網絡媒體上刊登公告。這種公告方式適用于受送達人真正意義上的下落不明,親屬鄰居不知其下落的情況。在審判實踐中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比其他公告方式更有效。但實踐證明,由于對報紙的選擇不盡科學,受送達人到庭參加訴訟的概率幾乎為零。因此,在選擇報紙時應考慮受送達人可能出現的區域,然后對公告報紙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同時應遵循公示面大的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同信息網絡等媒體緊密相聯系,在信息網絡等媒體公告應運而生,它突破了受送達人的地域限制,但現階段因該種送達方式運用率較低,尚未普及。第三種公告方式是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總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公告的送達方式,既可減少當事人的訴訟費用,又能最大限度維護受送達人的訴訟知情權,實現公告送達的目的。
三、在程序上應注意的問題。在審判實踐中,法官在承辦公告送達的案件時常常忽略對民訴法第九十二條第二款的適用,案卷也沒有呈現對該款的適用情況。該款規定“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從法律規定來看,“應當”一詞表明該款規定是屬于強制性的法律規定,具有較強的法律約束力。該款規定在內容上應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要求記明公告送達的原因。承辦法官不僅要對下落不明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核,審查其真實性及合法性,而且對受送達人的親屬或鄰居進行調查和詢問,形成筆錄附在案卷中。確切的調查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原因,防止濫用公告送達,維護受送達人的合法訴訟權利,保障法院的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要求記明公告送達的經過。從檢查公告案件的情況來看,有些附在案卷中的張貼公告簡單化、程序化,沒有針對具體的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發布公告。有些案件只有一份送達副本及傳票的公告,而沒有送達判決書的公告。法官不管是采取張貼公告還是報紙公告,在案卷中必須反映公告送達的情況以及經過,否則,公告送達的程序是不合法的。因此,該款規定是對法官在適用公告送達的程序是否合法的有效監督,也是促進司法公正的有效措施之一。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送達相關內容,如果確實無法送達被告的,人民法院是可以采取公告送達的,需要將法律文書通過公告的方式來完成送達。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農村建設如何給農民安排住房,土地是什么性質的
2021-01-10債權行使時間有何規定
2020-11-16法律顧問合同的終止事項有哪些
2021-02-07刑事案件中哪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26公司分立方是否可能分立負債
2020-12-17中小企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是什么
2021-01-06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