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損害賠償有什么法律依據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這些規定表明,當事人在對方違約時要求賠償損失有三種方式:一是約定違約金,即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的情況向對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在建筑合同中誤期損害賠償就屬于違約金的一種方式。二是約定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在建筑合同中運用最多,例如FIDIC合同條件的第63條和第69條分別規定了承包商違約和業主違約情況下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辦法。第三種是按法律規定確定損失賠償辦法。這就是《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的辦法,主要用于沒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確定損失賠償額。同時該條也確立了違約損失賠償的一般原則。
一般認為,我國現行合同法對違約損失賠償采用了完全賠償原則,即違約方對與受害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全部損失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完全賠償原則是現代各國違約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也是各國立法的通例。設置違約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在金錢能夠補償的限度內,使受害人恢復到合同正常履行所能達到的同樣狀態[1]。這一方面要求給予受害人充分的賠償,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主要指利潤);另一方面通常也不支持讓違約人承擔懲罰性的違約責任。
《合同法》一百一十三條規定,違約損失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這些規定反映了這一立法精神。
在具體適用法律確定違約損失賠償額的時候,有下列規則值得注意:
(一)主觀推測的損害不能獲得賠償;
(二)賠償辦法不能導致經濟浪費;
(三)受損害方本來就不能履行時不能要求賠償。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相關知識,本網站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咨詢,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證監會大股東增持法規內容是什么
2020-12-19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商業承兌匯票的提示承兌是什么
2021-02-10生產費和撫養費如何算
2020-12-25贈與人可以自由撤銷贈與嗎
2020-12-11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安置房沒滿5年可以做抵押嗎
2020-12-14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兼職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書
2020-11-15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