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離婚訴訟及離婚后、婚姻存續期間引發的認定夫妻個人債務抑或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一直以來成為法院審理案件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學術界和實務界提出諸多思路,如有人主張在離婚訴訟中,列債權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或者在離婚訴訟中告知當事人對夫妻債務另案處理等等。應當說,這些思路如果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頒布前,尚有探討的價值;但在該解釋實施后,仍持此種觀點,有悖司法解釋的規定,也與認定夫妻債務性質的法律理論不合,究其本質是未分清夫妻債務認定上“對內關系”與“對外關系”之間的差異。所謂的對內關系,是指夫妻雙方之間為某一債務性質發生爭議;所謂的對外關系,是指債權人主張的債務性質與夫妻雙方或一方發生的爭議。筆者認為,在目前涉及夫妻債務性質認定的相關訴訟中,法官必須具備“內外有別”的裁判思維,否則便無法對相關糾紛作出正確的裁判。
一、據以研究的典型案例
甲與乙離婚訴訟中,甲主張其經手的欠債權人丙10萬元借款系夫妻共同債務,要求乙承擔一半責任。甲舉證有借條及債權人丙的庭審證言。法院經審理認為,甲欠債權人丙10萬元借款未還事實可以認定,但該債權系原告甲個人所用,并非用于甲、乙夫妻共同生活,應由甲個人承擔,于是判決對甲的該主張不予支持。該判決生效后,丙向法院起訴,要求甲、乙共同承擔此10萬元的償還責任,乙以上述的離婚判決為據,認為其不應承擔此債務。法院認為,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夫妻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甲借款雖用于個人生活,但沒有與丙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也不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之情形,故該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乙不能免除償還責任,鑒于甲、乙離婚訴訟中己經法院判決該債務由甲承擔,故法院判決甲對丙的借款承擔償還責任,乙承擔連帶責任。
此案例引發以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是離婚訴訟中,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二是債權人起訴的案件中,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三是法院在不同的訴訟中,對同一筆債務做出不同的認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這些問題,假以引入夫妻債務“內外有別”的思維方式方便能得以妥善解決。
二、離婚訴訟中,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要件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可見,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夫妻雙方因婚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所負的債務。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訴訟中,對于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欠某債權人的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的,必須從債務真實性和該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包括共同生產)兩個方面進行審查,即離婚訴訟中,構成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要件有二:一是債務真實性,二是債務用途的共同性。如果僅有債務的真實性,而經手債務一方不能證明該債務是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的,該債務就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在夫妻分割債務時就不考慮該債務由另一方當事人承擔。如上述案例中,甲僅舉證借條和債權人的證言,往往只能證明債務的真實性,不能證明債務之用途。在債務用途不能證明的情況下,法院也只能判決由舉債方承擔償還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11月3日頒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精神,下列債務可以在離婚訴訟時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一是夫妻為家庭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如購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負的債務;購買、裝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負的債務;為支付一方醫療費用所負的債務;二是夫妻一方或雙方為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所負的債務;三是履行法定贍養義務所負的債務;四是為支付夫妻一方或雙方教育、培訓費用所負的債務;夫妻從事正當的文化、教育、娛樂活動,從事體育活動等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五是為支付正當必要的社會交往費用所負的債務;六是夫妻共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這里的共同生產、經營既包括夫妻一起共同從事投資、生產經營活動,也包括夫妻一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利益歸家庭共享的情形;七是夫妻協議約定為共同債務的債務。夫妻協商確定共同所負的債務,即使該債務帶來的利益并非婚姻共享,也應納入夫妻共同債務。
相關知識:夫妻債務最新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2018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31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四條本解釋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5吃荔枝查出酒駕被罰是否可以復議
2021-03-07土地承包沒有交錢合同糾紛有效嗎
2020-12-03專利異議審查范圍有哪些
2021-03-09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協議與實際不符可否作廢
2021-01-07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搭順風車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賠償
2021-03-24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