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時,對于債務雙方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案情簡介】
原告謝**(女方)與被告洪xx(男方)于1988年相識,1989年開始同居生活。1990年2月,謝**發現自己懷孕。同年3月8日雙方在飯店舉行了結婚典禮,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1990年12月28日謝生育一對龍鳳胎。起初,雙方為生得龍鳳胎而高興,一家四口可謂是幸福美滿。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雙方經濟上十分緊張。為此,原、被告在工作之余還要打零工維持家庭的支出。2000年冬天,因兩個孩子都得了肺炎需住院治療,雙方向親朋好友借債3萬元。沉重的負擔使得洪xx十分疲憊,雙方常因家務瑣事爭吵。久而久之深深地傷害了夫妻感情,導致雙方感情淡漠,互不關心。且雙方已無意修好。2001年3月開始分居,原告謝**不愿再湊合了,于2001年6月7日訴至人民法院,要求與被告洪xx離婚,婚生女孩由原告撫養,男孩由被告撫養。庭審中被告答辯稱:離婚我同意,孩子一人養一個,債務我還有1.1萬。對債務,原、被告均未向法院提供證據。
【審理結果】
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被告于1988年相識,1989年開始在一起共同生活,1990年3月舉辦了結婚典禮,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1990年12月生育一子、一女,現年2歲。雙方由于家庭經濟問題產生矛盾,并從2001年3月開始分居至今。另查明,原、被告有共同財產價值2萬元,為孩子住院而借債3萬元。被告主張,為幫助外甥女出國學習曾向朋友借錢1.1萬元。
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被告雙方雖未辦理婚姻登記手續,但以夫妻名義同居時間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且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應認定為事實婚姻。現原、被告均同意離婚,并已達成一致意見,應予以支持。對于共同債務3萬元,原、被告均認可,法院予以認定。被告主張因幫助外甥女上學借債1.1萬元因未用于家庭生活而不屬于共同債務,本院不予確認。依據《婚姻法》第32條、第37條、第39條、第41條,《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5條第1款之規定,判決如下:(1)準予原告謝**與被告洪xx離婚。(2)婚生女孩由原告撫養,婚生男孩由被告洪xx撫養。(3)原、被告共同財產2萬元、債務3萬元,財產與債務沖抵后,還有債務1萬元,原、被告各承擔債務5000元。(4)其他已達成的財產協議法院不予干預。
【評析】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夫妻雙方離婚時對共同債務如何分擔。
離婚時,對于債務雙方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那么,有哪些債務是雙方應該共同償還的?對債務清償問題雙方協商不成的,法院又如何劃分?
1)雙方應承擔的債務。
離婚時雙方當事人應共同償還的債務,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3條、第24條的規定有兩項:一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對外所欠債務,即使是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亦應當由雙方共同償還。除非離婚當事人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夫妻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此時才可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二是,雖為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
2)對上述債務雙方負連帶責任。
對上述債務夫妻負連帶責任,不因離婚、一方死亡而免除,也不因當事人的約定、法院就份額的判決而改變。當事人的約定僅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一方對全部債務清償后或者清償超過雙方約定份額的,可以依照約定向對方追償;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可基于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也要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相關知識:夫妻債務最新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2018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31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四條本解釋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民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1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涉外婚煙須具備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26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代位繼承的定義
2021-02-13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住宅小區內發生車禍責任怎么劃分
2020-11-19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