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扶人被訛事件
近日,關于“老人被撞”與“老人訛詐”的爭議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關于“撞”還是“訛”的爭論,在近期上演的安徽“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中達到了輿論高潮。一開始,女大學生發微博稱“扶老人被訛”并尋求目擊者以證清白。會發微博的女大學生“先發制人”,占領了輿論制高點,引來無數網友的同情和對老人的指責。
情況逆轉
然而,安徽警方的通報卻讓輿論出現逆轉。如果警方查不清事實,會發微博的女大學生可能將永遠以“善良的年輕人”自居而心無愧意,而不會發微博的老人可能帶著“歹毒的訛詐者”的惡名度過余生,而擔心被訛詐就成了很多人不行善的借口。
法律不參雜道德,法律相信證據
從法律上講,“撞”與“扶”,本來是不摻雜道德的事實判斷,當事人在微博上的發言只能是一方當事人的陳述。這種陳述是事實判斷的部分依據,但絕不是唯一依據,否則謊言可能取代事實。事實已過,無人能穿越到當時場景,證據就是唯一可以認定事實的東西。有權機關在查明真相之前,網友應耐心等待并保持克制,切莫盲從起哄。
警方作為事實認定的有權機關,應當第一時間發聲,防止輿論炒作。對于是否屬于交通事故的認定結論作出之前,警方應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微信等發聲,讓大家少安毋躁,對一方當事人的陳述保持克制,從而防止輿論炒作給辦案帶來被動。
查清事實后,警方作出的結論應經得起質疑。除了得出結論以外,對結論得出的過程、對事實認定的主要依據等等應該有充分的公開或者是說明,以讓結論經得起質疑,經得起專業檢驗。
如果當事人對警方的處理不服,還可以通過法院進行評判。法院作為終局的事實認定機關,一旦訴至法院,法院需要再次對事實進行認定并下判決。如果是女大學生屬于助人為樂,那么按照法律,老人應該返還女大學生墊付的費用以及其他損失,并且賠禮道歉。如果女大學生撞了老人,依據侵權責任法,應該按照過錯承擔侵權責任,賠償老人的損失,并且給老人賠禮道歉。
讓事實的歸事實,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在“撞”與“扶”之間,在事實不清、真偽不明的情況下,應把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交給警方,交給法院,網友們在圍觀的時候可以監督、可以質疑。如此這般,“撞”與“扶”的問題才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真心希望“撞”與“扶”的問題不再成為輿論場上的焦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國家法律規定的原則
2021-03-01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對違法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用戶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24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反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2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哪些情形禁止結婚,干涉結婚違法嗎
2020-11-19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東莞辦理婚前財產協議/夫妻財產協議材料
2021-03-20補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