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某基層人民法院2003年和2004年度的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統計,2004年較之2003年總收案數增長1.2倍,其中承包者相互之間發生糾紛的案件增長1倍,而承包方與發包方之間發生糾紛的案件則激增6倍之多。由此可見,隨著我國政府對農業補貼力度的加大,在廣大農民獲得實惠的同時,也使一些以前被掩蓋起來的農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深層次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從而也使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案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對從這些案件中體現出的農村土地承包中所存在的法律性、制度性、政策性等深層次的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通過調查研究,采取相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中體現出來的目前我國農村土地承包中所存在的問題。
1.發包方與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中被告的關系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多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或者村民小組發包”。由此可知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對屬具管理的土地享有發包權。同時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七條等條款的規定,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還享有確定承包方案,組織實施承包活動和調整承包地的權力。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的規定,農村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則是村民委員會。也就是說若承包方起訴發包方,坐上被告席的將是村委會。如此就導致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在農村土地承包中,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作為發包方,其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在起與農戶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產生糾紛被承包方起訴的卻是村委會。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村委會對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發包土地與農戶簽訂承包合同的行為無權干涉。即作為發包方的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在承包合同中只享有權利,卻不能作為訴訟主體在訴訟程序中承擔其應負的法律責任。相反村委會沒有參與村內兩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發包土地與農戶簽訂承包合同的活動卻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不得不坐上被告席。如此,在農村土地承包中權責不統一或者說權利與義務相分離,則必然導致此類由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作為發包方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中,若承包方勝訴,其實際被侵害的合法權益仍難得到應有的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司法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4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14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強迫寫欠條屬于什么罪
2020-11-30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請求排除妨害的前提是什么
2021-03-20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車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01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0-11-12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有多長
2021-03-24受買人的成交價中包含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