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況下監護人的資格可以撤銷
根據《婚姻法》和《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監護人存在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撤銷其監護人資格:
1、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將未成年人置于無人監管和照看的狀態,導致未成年人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經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監護職責長達六個月以上,導致未成年人流離失所或者生活無著的;
4、有吸毒、賭博、長期酗酒等惡習無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因服刑等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致使未成年人處于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7、有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
二、法定監護的范圍包括哪些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監護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父母作為未成年人法定的監護人,自然在一般情況下是對未成年人享有監護的權利。而在父母去世或者不具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有其他的近親屬作為監護人。不過按照相關的規定,若出現上述幾種情形之一,則可以依法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
“有錢”是否代表一定能獲得子女的“監護權”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是指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為人故意在高空拋物的會構成犯罪嗎
2021-02-06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轉賬支票可以開給個人嗎
2021-03-09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濟性裁員
2020-11-16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車子沒買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01土地承包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3-02拆遷房產證加名字的方法有哪些
2021-01-05什么叫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是什么意思
2021-02-17非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18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標準
2021-01-22離婚未分割房屋上訴期間獲拆遷補償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