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年兒童的成長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國家的政策,我國公民人均家庭的收入和文化教育狀況等,所以現在的兒童很多時候的想法可能會超出大人的意料。在這種大的環境之下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關于監護人的一些法律規定,別看有些人自己在生活中就是自家孩子的監護人,但實際上也不了解在我國兒童的法定監護人是誰?
一、在我國兒童的法定監護人是誰?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按照以下原則來確定: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3、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4、沒有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要履行哪些監護職責?
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
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
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我們知道,兒童的法定監護人當然就是兒童的親生父母,然后只有親生父母失去了監護資格或者已經意外死亡的,兒童的兄弟姊妹和其他關系比較親密的近親屬都能夠成為法定監護人的,所以法定監護人不局限于父母兩個人。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形成權嗎
2020-11-18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銀監會非法集資的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0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概念及條件是什么
2020-12-09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拆遷范圍是有哪一級政府劃定的
2021-01-18農村房屋拆遷與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有什么不同
2020-12-25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4關于無證房屋拆遷補償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