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人的人身和財產等權益負有保護和監督職責的人被稱為監護人。現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都想當監護人或者都不想當監護人的情況。那么,對監護人有爭議應該怎么處理呢?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對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
這里指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有關單位指定監護人不服,或者指定其他近親屬為監護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進行審理,確定監護人。
人民法院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和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根據后一順序監護人監護能力的強弱、行為、品德情況,按照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擇優確定。這種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有關部門或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的做法,在民法上叫做指定監護。
相關知識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或者民政部門。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擔任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出可以擔任監護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
4、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因故暫時無法行使監護權,可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擔。受委托擔任監護人的人為委托監護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別規定之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仍由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承擔,但委托監護人對此確有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關于對監護人有爭議該怎么處理問題的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閱讀本網站的其他相關文章。
:
離婚后父母如何對孩子行使監護權?
怎樣變更監護權 ?
關于監護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中國保監會有權檢查外資保險公司哪些狀況
2021-02-19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無事故現場怎么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什么權
2021-02-02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