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一繼承人能否放棄繼承?
可以放棄繼承,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根據《繼承法》,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可以理解為,繼承的發生是以被繼承人死亡(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為法定要件,不以繼承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繼承人放棄繼承,放棄的應該是已經繼承的財產的所有權。理由是繼承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就已經發生,而此時,財產已經發生轉移,只不過是在分割前由繼承人共同共有。這一觀點是比較正確的,持此觀點者有法條依據,也可由學理所得出。“因繼承發生的物權變動,在繼承開始時生效。在繼承的情形下,依法律關系的基本原則,遺物的所有權以及其他權利在繼承開始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故繼承中的物權變動,只能是在繼承的事實條件成就時直接生效。”
二、關于放棄繼承的時間限制
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這段時間里,繼承人是否可以隨時作出放棄的意思表示呢?如果繼承開始時,繼承人并不知道自己享有繼承權,其放棄繼承的最后期限應當如何確定呢?
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比較抽象。從法條的字面意思上理解,只要遺產沒有處理完畢,繼承人在任何時間均可以放棄繼承。筆者認為,這種沒有規定具體時間的放棄的意思表示,在實踐中不容易操作,而且會導致繼承分配的不穩定性。縱觀各國的相關立法,大部分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949條規定:“拋棄繼承,自繼承人知悉繼承財產之歸屬于自己取得繼承權之原因時起算。以身后處分指定繼承者,自遺囑開始時起算,6個星期內為之。” 《日本民法典》第915條也要求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必須在繼承人知悉其享有繼承權開始起三個月內作出,但如果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時,則從其法定代理人知悉時起算。相比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均沒有規定放棄時間,受遺贈權對放棄時間則作出了具體規定:“受遺贈人應當知道在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的意思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贈予。”
唯一繼承人放棄繼承顯然是可以的,但對于相關情況的處理和認定上,必須在繼承行為發生之前進行處理,如果已經發生了繼承行為,并對相關遺產進行了合法的繼承的,則是不可以再次放棄繼承權,具體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認定。
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轉繼承適用遺囑繼承嗎?
遺囑繼承遺產的要求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當事人雙方怎么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3-06律師有后付費的嗎
2021-03-24商標轉讓權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05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中國不負有送達義務的情形
2021-01-08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打架沒有傷情鑒定能處理嗎
2021-01-21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