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只有存款要立遺囑嗎?
公民只有存款可以選擇立遺囑,銀行存款能做遺囑公證的?!?a href='http://www.bjxgfjob.com/jicheng/5.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二、自書遺囑的效力如何
緊急情況下,才能采用口頭形式,而且要求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 遺囑人能夠以書面形式或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口頭遺囑因此失效。
按照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钡诙畻l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公證遺囑比自書遺囑效力大。
遺囑是遺囑人死亡時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因為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以遺囑方式對其死亡后的財產歸屬問題所作的處分,死亡前還可以加以變更、撤銷,所以,遺囑必須以遺囑人的死亡作為生效的條件。
三、哪些情形下遺囑無效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下列遺囑無效:
(1)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作為一種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其實施時應要求行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否則將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公民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以設立遺囑時行為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為標準,也就是說,設立遺囑時遺囑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則該遺囑有效,即使其后遺囑人很快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亦不影響該遺囑的效力,相反若設立遺囑時遺囑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則該遺囑無效,其后即使具有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該遺囑也不因此而具有法律效力。對此,最高院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本人后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后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p>
(2)違背遺囑人真實意思,脅迫、欺騙遺囑人所立的遺囑。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真實意思,凡是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一律無效。所謂真實意思,是指遺囑人自主自愿地作出的,完全是其本人內心意愿的反映,遺囑人沒有受到外界壓力或誘惑。只有反映了本人真實意思的遺囑才有效。
(3)遺囑處分了遺囑人無權處分的財產,該無權處分財產的部分無效。遺囑人處分財產必須以其對該財產擁有合法的所有權為前提,如果其沒有處分財產的權利,則其處分行為必然侵犯他人利益,從而導致該處分行為無效。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于國家、集體或其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無效?!?/p>
(4)偽造的遺囑。偽造的遺囑不是被繼承人所訂立的,根本不能反映其本人真實意思,這樣的遺囑顯然應屬無效。
(5)遺囑被篡改的。遺囑被篡改的,僅篡改的內容無效,因為僅該部分內容不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其他部分乃遺囑人本人意思表示的記載,故仍應有效。
不管民事主體擁有的財產是存款還是其他的不動產、動產,只要是財產所有者根據自己的意愿處分的財產,那么遺囑就會具有司法效力。為了防止書寫的存款遺囑被篡改,遺囑在訂立之后,可以選擇向專門的機構提出公證遺囑的請求。
遺囑人自立遺囑怎么寫有效
遺囑繼承,法定繼承,遺贈繼承的復合繼承案件
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怎么區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存量房交易的程序有哪些呢
2021-02-17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是怎樣
2021-02-26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投保人對免責條款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20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