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區分遺囑和遺贈
1、接受權利的主體范圍不同
在遺贈中,接受遺贈權的主體只能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而在遺囑繼承中,接受遺囑繼承權的主體只能是法定繼承人范圍以內的人。
2、表示接受、放棄權利的法律規定不同
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在遺囑繼承中,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繼承開始后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3、是否承擔清償死者債務的義務不同
受遺贈人只享受接受遺贈財產的權利,不承擔清償死者債務的義務。如遺贈人生前負有債務的,應先用遺產清償債務,剩余的遺產再執行遺贈,但受遺贈人本身不負有清償的義務;
遺囑繼承人既有依遺囑繼承遺產的權利,又承擔在遺產繼承的實際價值范圍內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義務。
4、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
受遺贈人無權直接參與遺產分配,而只能從遺囑執行人或遺囑繼承人、法定繼承人處取得遺產;遺囑繼承人有權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以實現其繼承權。
二、遺囑繼承按法定繼承處理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27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1)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本來遺囑繼承和遺贈都優先于法定繼承,但如果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放棄權利的話,就應按照法定繼承進行。
(2)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由于遺囑繼承人有繼承法第7條規定的導致喪失繼承權的行為,遺囑繼承改按法定繼承處理。
(3)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這時的遺囑由于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事實而不能發生效力,所以改為按法定繼承處理。
(4)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5)遺囑未處分的遺產。如果被繼承人的遺囑只處理了部分遺產,那么其未處理的部分,就應該按法定繼承處理,需注意的是,這時遺囑繼承人仍舊可以繼承人身份參加法定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28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5條規定:“應當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沒有保留的應從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中扣回。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出生時就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其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胎兒尚未出生,不應該享有民事權利,因而胎兒并沒有繼承權。但是胎兒即將出生,為了保證胎兒出生后的生活和成長,我國繼承法作了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的規定。胎兒出生后死亡的和胎兒出生就是死體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樣的。胎兒出生后死亡的,胎兒已實際取得了遺產,所以在他不久后死亡時,應由他的繼承人來繼承;如果胎兒出生時即是死體的,他還未成為真正的民事主體,當然也就木能繼承為他保留的遺產,這時,這份遺產應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按法定繼承的規定繼承遺產。
如今,有的人隨便對自己合法所有的財產進行了處分,就以為是訂立了遺囑,而在其去世之后,經過審查發現之前隨便訂立的“遺囑”,并不符合法律中規定的要件要求,導致該遺囑無效,自然之后也不會按照該遺囑的內容來執行,這種情況下若同時也不存在合法有效的遺贈,則就只好按照法定方式分配遺產。
遺囑人立遺囑應具備什么條件
公證遺囑的生效條件是什么
遺贈是否屬于遺囑的一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效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如何進行救濟
2021-02-09金融借款保證人免責的情形
2021-01-10國內商標注冊程序
2021-01-05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3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網上炒股注意事項
2021-01-24國有土地出讓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1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