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了遺囑繼承、法定繼承、代為繼承等五種方式。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有繼承順序限制的,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時候,第二順序繼承人是不能繼承遺產的。那么遺產繼承分割的順序究竟是如何的呢?以下是具體介紹。
法定繼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原則等進行財產繼承的一種繼承制度。法定繼承是一個強制性規范,除被繼承人生前依法以遺囑的方式改變外,其他任何人均無法改變。
根據《繼承法》第2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法定繼承:被繼承人生前未設立遺囑繼承或遺贈,也沒有遺贈扶養協議的;全部無效或部分無效遺囑所涉及的遺產;遺囑未處分的部分遺產;遺囑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放棄繼承或受遺贈;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依《繼承法》第10、12條的規定,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并按照以下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其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即告成立。隸屬于第一順序的繼承人隨時可提出繼承遺產,亦可在遺產分割前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未作明示放棄的,則視為默認其繼承權。當其他繼承人故意拖延,導致繼承權無法實現時,主張分割遺產的繼承人可向法院提出繼承遺產訴訟,其他繼承人均為被告。
在法定繼承當中是區分了第一順序繼承人與第二順序繼承人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父母、子女、配偶。他們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均等的,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情況下,才會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本文由律霸小編為你整理編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
關于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
再婚后遺產繼承順序
2017年最新遺產繼承分配比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犯跑了案件怎么判
2020-11-10施工噪音加害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1-13樓頂物業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經濟補償金計算的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14未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是否違法
2020-11-12出資干股退出能退錢嗎
2021-03-06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簽訂勞務合同叫什么員工
2020-12-12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