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聽法官講婚姻法律實務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988人看過

一、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5條所說的孳息及自然增值的解釋。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5條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1、對孳息應作限縮性解釋。

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其中,我們一般認為,果樹上結的果實是天然孳息,按照第5條的規定應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但如果是夫妻一方婚前經營的果園,在婚后,夫妻共同對果園里的果樹進行培育,付出了勞動,那么果樹結出的果實便不再屬于天然孳息,應為投資收益,屬夫妻共同財產。

另外,在一般看來,租金是法定孳息。而且在法學教材上一般也把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在婚后出租的租金收益認定為法定孳息。但是,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出租人承擔有很多的法定義務,這些法定義務的承擔往往不是一方可以完全履行的,通常都有夫妻中另一方的配合。因此,在審判實踐中,更傾向于把婚前財產婚后出租的租金收益認定為經營性收益,也即夫妻共同財產。此前,上海的法院認為,如果確有證據證明對方沒有參與協助出租事宜的,也可把租金認定為孳息。吳法官對此表示不認同。第一,要舉證沒有參與協助出租事宜是十分困難的;第二,即使夫妻一方沒有對出租事宜有直接的貢獻,但也存在間接貢獻,如家務勞動等,也是對此出租活動的一種支持。

2、對自然增值的理解。

自然增值應是不為主觀所影響,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增值部分。吳法官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區分投資收益與自然增值。

(1)一方婚前的股權,在婚后通過股權置換、公司上市等原因增值了,該增值部分應為投資收益,屬夫妻共同財產。吳法官認為,股權的增值不能完全靠市場來決定,必定有人主觀上的因素;另外,雖然看似一方的努力使股權增值,但這其中也必定含有夫妻另一方的貢獻和付出,因此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股票投資零操作,股票增值部分傾向于認為是自然增值,因為此部分的增值完全由市場決定。

(3)一方婚前購置的名畫,婚后增值,增值部分為自然增值,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如果該畫的保存條件十分苛刻,另一方于婚后對該畫的保存等方面有貢獻的話,在離婚時,可以適當予以補償。

對此,吳法官表明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夫妻之間,即使家務勞動也是對家庭的貢獻,也是有價值的,對夫妻共同財富的增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種作用,同樣應該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有所體現。

二、一方擅自把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第三人問題的處理。

1、一方擅自把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第三人,贈與應認定無效,返還贈與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在性質上是共同共有,夫妻一方把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第三人,侵犯了配偶的財產權利,故配偶可起訴請求確認贈與無效、返還夫妻共同財產。需要強調的是,這里返還的共同財產,應是全部返還,而非僅返還配偶一方在共同財產中所占有的份額。因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是不區分份額的共同共有,因此,該贈與的行為就應是全部無效,而非部分無效,應當返還全部贈與財產。

2、對于返還財物的方式,吳法官表示,贈與什么便應返還什么。比如男方贈與小三80萬去購置房產,登記在小三名下。三年后房產升值至300萬,此時男方配偶撤銷贈與,也只能對贈與的80萬作返還的主張,而不能主張返還房產;若男方贈與的是房產,那么其配偶可以主張返還房產,而不是返還購房支付的款項。

最后,關于訴訟主體的問題。如原配起訴,主張一方在未經共有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處分共有財產,侵犯了夫妻共同財產權益,要求返還的,法院應予支持。但如其他的主體起訴,則未必會獲得支持:如男方贈與了小三100萬,后反悔,起訴要求撤銷贈與,法院會因為男方的行為構成不法給付而不予支持;另外,如果是小三起訴,比如兩人好的時候,男方書面承諾要給100萬,給了50萬之后反悔不給了,小三起訴要繼續履行,法院將不予支持,當然已經給了的,也不支持男方要回來。

三、對無效婚姻的規定。

吳法官舉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個香港人先后在內地不同地方與兩名女子登記結婚,登記在后的那名女子向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到香港定居,出入境管理部門一查,該港人有兩次結婚登記,遂駁回該女子的申請;后該名女子又去申請,稱香港人已與登記在先的妻子離婚,再次要求批準其到香港定居的申請。

針對婚姻無效的問題,可以區分相當無效和絕對無效兩種情況。絕對無效是指婚姻關系自始無效、完全和徹底無效,例如重婚;《婚姻法》規定的其他導致婚姻無效的情形,如未達法定婚齡,患有禁止結婚的疾病和原有親屬關系等均屬于相對無效的情形,如產生爭議時無效的情形已經不復存在的,可認定婚姻關系有效。

四、探視權問題的處理。

1、探視權的主體應是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因此,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就此問題提起訴訟,法院不予受理。比如,夫妻雙方鬧矛盾,一方把孩子帶回老家,禁止對方探視,此時,若僅就探視權起訴至法院,法院將不予受理。

2、關于離婚后,一方濫用探視權,另一方要求限制探視的問題。吳法官舉了個案例,一對夫妻協議離婚后,小孩由妻子撫養,但對丈夫探視的次數未作約定,于是丈夫每天都去看孩子,令妻子不勝其煩,于是,起訴到法院要求對丈夫的探視次數作出限制。吳法官認為,此種訴求因起訴的主體不對所以不能支持。除非是父親探視小孩的情況,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那么母親可訴請中止探視。當然,申請中止探視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

3、祖父母、外祖父母能否起訴請求探視孫子女?一般認為是不行的,理由同上,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亦不是法律規定的探視權的主體,除非孩子一直是由他們撫養長大。

4、放棄探視權的問題。實際中,有很多人約定一方以放棄探視權為條件,不支付子女撫養費。吳法官表示,這樣的協議是無效的。因為探視權不僅僅是一種權利,同樣的也是一種義務,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因此是不能夠任意放棄的。

五、關于父母出資購房,《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與《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的關系及理解。

1、《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其中父母出資可以是部分出資或是全部出資,側重點在于出資;《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這里的情況前提是父母出全資購房,不能是部分出資,或僅支付首付款。相比解釋二第22條,側重點在于房產歸屬的問題。

2、若婚后一方父母出部分房款購買房產,登記于一方名下,夫妻共同還款的情況的認定及處理。目前有兩種處理方式:(1)房產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父母出資的部分認定為是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在進行分割時,對贈與自己子女的本金部分先予以扣除,同時房子的全部增值部分均作為共同財產來處理;(2)房產認定是夫妻共同財產,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的規定,父母出資的部分認定為是對夫妻二人的贈與;但在實際分割時,可考慮按《婚姻法》第39條的規定,按實際情況對投入部分房款的父母一方的子女適當多分。以上兩種處理方法中,吳法官更傾向于第一種做法。

3、吳法官補充說,《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的出資人,不限于父母,其他親屬也可;同時對非不動產,如股權、機動車亦適用于此條。

六、用已故配偶工齡購買房改房的問題。

吳法官表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一個過程,2000年最高院的函意見認為工齡優惠是一種政策性優惠,而非一種財產或財產權益,房屋的歸屬主要看購買房屋時使用的是健在一方的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如使用個人財產購買的,該房屋應當認定是健在一方的個人財產。但這個函在2013年時被廢止了,理由是與現行的房改政策不一致。對此,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基于工齡的可存續性,傾向性意見認為還是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七、夫妻間贈與問題的處理。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規定:“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86條的規定處理。”根據該條的規定,夫妻之間贈與房產,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的,贈與方享有任意撤銷權。實踐中有的法院認為,如屬于將夫妻一方的房產約定為夫妻共有的,或將原本共有的房產約定為歸一方所有的情況的,應按照《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區別對待,不能任意撤銷。對此,吳法官認為:無論哪種情況,都應適用《合同法》的調整,即房產權屬一方都可以行使任意撤銷權。

對于夫妻離婚時約定將共同財產贈與子女能否撤銷的問題,吳法官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相比起單純夫妻之間的財產贈與,此處的贈與和解除婚姻關系是一個整體,《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也有明確的規定,除非離婚協議存在欺詐或者脅迫的情況,否則是不得隨意撤銷的。

此外,以法院調解形式確認的贈與內容,亦不得撤銷。

八、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的處理。

2004年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這條規定是因應當時大量出現的夫妻雙方通過離婚惡意躲債的情況,隨著后來實際情況的變化,這條規定也因為過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廣受詬病。針對24條規定的局限性,各地的司法實踐也采取不同的規定:比如,上海的法院規定,先按第24條規定的原則處理,但如果債權人或夫妻一方能夠證明所借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則屬于例外情況;有的法院認為,在夫妻日常生活的消費合理范圍內舉債的部分為夫妻共同債務,超出此部分的款項,須有證據證明負債方配偶知道此情況的,才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有的法院認定,若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即該債權僅為個人債務。

另外,吳法官表示,對配偶一方因工作等行為侵權所產生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因其工作行為的收益是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的。而其他的個人侵權行為所產生的債務,一般不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九、《忠誠協議》的效力問題。

對于此問題,目前是有爭議的。部分法院認為《忠誠協議》應該有效,認為這是夫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對夫妻財產處分的約定;然而,部分法院卻對此問題不作處理,原因是這是涉及到夫妻感情問題,法律不宜過多干涉,要靠自覺實行。

演講人介紹:

吳曉芳,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高級法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偉

張偉

執業證號:

14403201811020975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

簡介:

擅長處理債務債務,合同糾紛,勞動糾紛及刑事案件,常年擔任多家企業的法律顧問。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