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的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由于環境污染損害是特殊侵權行為之一,因而即使是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方式,也未必適用于環境污染致害的侵權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有如下的規定:
第65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66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67條,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68條,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啊端廴痉乐畏ā返?5條第1款、《大氣污染防治法》第90條、《環境噪聲防治法》第61條第1款等都作了類似的規定。這些法律中,把”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
結合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司法實踐,《民法通則》第134條列舉的承擔民事責任的十種,適用于環境污染的有五種,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通過這幾種民事責任方式,將污染行為防患于未然,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侵權方會賠償多少
2021-03-04字體二次創作算侵權嗎
2021-01-28留置時間不能超過多長時間
2020-12-03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被扶養人生活費總額上限是多少
2021-01-19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只有合同之債才能抵銷嗎
2021-03-05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