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的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由于環境污染損害是特殊侵權行為之一,因而即使是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方式,也未必適用于環境污染致害的侵權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有如下的規定:
第65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66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67條,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68條,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水污染防治法》第55條第1款、《大氣污染防治法》第90條、《環境噪聲防治法》第61條第1款等都作了類似的規定。這些法律中,把”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
結合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司法實踐,《民法通則》第134條列舉的承擔民事責任的十種,適用于環境污染的有五種,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通過這幾種民事責任方式,將污染行為防患于未然,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交規開車撞死人要判刑嗎
2021-03-09泄露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13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