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憲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我國土地使用制度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和土地統計制度。
2、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3、土地的權利歸屬制度。
4、土地所有權禁止轉讓制度。
5、國家實行保護耕地的制度。
相關知識:我國現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問題
1、土地征用“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確
為滿足社會公共目的的用地需求,各國普遍設定了土地征用權。為了防止土地征用權的濫用,一般規定政府只有出于“公共利益”需要,才能行使土地征用權,我國也不例外。《憲法》第十條第2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4款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征用。”雖然法律規定了征用農村土地是實現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并未對可以行使土地征用權的“公共利益”的具體類型和范圍予以明確規定,為土地征用權的濫用制造了空間。
實踐中,各類建設項目,凡符合規劃、涉及占用集體土地、農用土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的,一律都可以申請國家行使征用權取得。被征占的農村土地在實際使用中并不都是“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對“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確,是造成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征用范圍無限度擴張甚至頻繁出現“圈地運動”的法律根源。
3、土地征用制度程序設計不完善
我國土地管理法只規定了土地征用必須經過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但對土地征用是否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沒有任何審查認定程序,這一重要程序的欠缺成為我國農村土地征用權經常被濫用的重要原因。
4、操作過程缺乏土地權利人的主動參與程序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從“兩公告一登記”的程序來看,被征地的農民只是被動的參與而不是主動地參與征地過程。征地方案、安置補償方案的公告,只是相當于征地的通知,通知農民土地被征的事實,征與不征、補與不補、補多少,農民并沒有發言權。
5、土地征用補償標準不科學
《物權法》確定的農用地補償范圍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土地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社會保障費用等,農民的其他損失不予補償。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安置補助費為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6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物權法》對這個問題相對于《土地管理法》沒有太大的突破。這種按照土地原用途的年產值倍數來進行補償的方式,沒有體現土地的潛在收益和利用價值,沒有考慮土地對農民承擔的生產資料和社會保障的雙重功能,更沒有體現土地市場的供需狀況,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屬于低層次的不完全補償標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顯然是不科學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介紹的“土地使用制度與土地管理”的主要內容及其相關法律知識。根據我國《憲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我國土地使用制度內容包括: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和土地統計制度、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的權利歸屬制度、土地所有權禁止轉讓制度和國家實行保護耕地的制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來公司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6拆遷安置房不交物業費怎么辦
2021-01-09對錯判的反映和申訴的處理
2021-01-01私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怎么定
2021-02-09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酒駕肇事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11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高級管理人員怎么簽合同
2021-03-04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如何確定土地轉讓協議的有效性
2020-12-09石泉地方政策對土地林地流轉侵權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1-02-13買的二手房拆遷有補貼嗎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