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訴和檢察建議有什么樣的區別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在我國,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
檢察建議是指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有關單位在制度與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與漏洞時,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提出建議,建議有關單位及時制定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排除滋生犯罪隱患,鏟除犯罪土壤的行為。
檢察建議的首要特征它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效力,既不需由檢察機關執行,也不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強制執行。它只是在一定范圍內,針對行業、系統和相關單位存在機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以檢察機關的名義,提出堵塞漏洞,消除隱患,改進管理的建議或對策。
檢查建議的有關法律規定
民訴法第20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同時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其基本精神體現在以下方面:
賦予了當事人申請檢察監督的權利。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明確規定當事人有申請檢察監督的訴訟權利。當事人申請檢察建議或抗訴由當事人自主支配、自由處分,是與起訴權、上訴權、申請再審權一樣的訴訟權利。檢察機關對于當事人的申請必須依法受理、依法審查、依法決定,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進一步明確了對監督申請的審查期限。民訴法規定,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再審后,法院必須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是否再審的裁定,之后再按照審限規定作出再審裁判。同樣作為訴訟權利,申請檢察監督權也應引起相同的法律后果,即檢察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針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相應的決定。因此,民訴法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受理當事人監督申請后,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支持其監督申請的決定。這一規定既是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也有利于檢察機關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抗訴檢察建議的介紹了。其實在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檢察院的檢查建議使得很多案子直接就起死回生了。在刑事案件中原告方還是比較依賴檢察院的。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勞動仲裁要做什么準備
2021-01-26抵押合同早于借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05三級戊等醫療事故應賠償多少錢
2021-03-102020年最新空心房補償政策
2021-03-18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人身侵權十級傷殘賠償
2021-02-17兩高聯合出臺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2021-02-08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怎么續訂勞動合同
2020-12-25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如何使保險公司的責任免除條款真正的免除保險責任
2021-02-11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閑置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