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經濟幫助的性質,我國婚姻法學界眾說紛紜。之所以出現爭議,在于法律使用了“幫助”這一不屬于規范法律術語的語詞。從文義上看,“幫助”不同于義務,更應理解為一種道義上的責任。但從法律實踐來看,如果不將這種“幫助”定性為強制履行義務,對當事人缺乏約束力,往往難以達到保護離婚當事人中弱勢一方利益的立法目的。因此,建議進一步明確離婚經濟幫助制度性質,將“幫助”明確規定為“應當給予的幫助”,通過強制手段,將離婚經濟幫助定性為幫助者應當加以履行的法定義務。
依據婚姻法規定,可以給予經濟幫助的生活困難指離婚時已存在的困難。法律規定離婚一方生活困難有兩項判斷標準:一是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二是離婚后沒有住處的。實際上,解決基本生活水平線下公民的生活困難,是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等社會救濟制度擔負的任務。在現有條件下,離婚經濟幫助制度不應重復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制度之功能,而應當保證人們已有的生活水平不因離婚而過多下降。唯有如此,才能凸顯其彌補損害賠償、經濟補償制度之不足的獨特功能。建議今后在案件審理中,對于生活困難,可以考慮以絕對標準為主,同時參考相對標準。除了考慮離婚后依靠分得的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這一法定情形,也應適當考慮能否維持原有生活水平,即離婚后一方雖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但生活水平較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明顯下降的,也應給予一定補助。對于離婚后生活水平將急劇下降的經濟幫助請求人,也可根據雙方當前收入差距、撫養子女需要、婚姻持續時間、就業能力以及其他情況,確定是否給予離婚經濟幫助。
婚姻是一種相互信賴相互扶助的特殊社會關系,婚姻狀態與社會倫理道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當離婚后,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出于道義應對其加以救濟。通過進一步完善離婚經濟幫助制度,在法律將這一道義上升為義務與責任,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救弱、互助友愛的光榮傳統,對于倡導人們確立珍惜親情、珍愛伴侶的良好道德品質,對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強制征地怎么解決
2021-02-01并購公司的價值怎么算
2020-12-01貨車是否年檢影響交通責任嗎
2021-03-05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交通事故認定中止的時效
2020-12-24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