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經濟幫助的性質,我國婚姻法學界眾說紛紜。之所以出現爭議,在于法律使用了“幫助”這一不屬于規范法律術語的語詞。從文義上看,“幫助”不同于義務,更應理解為一種道義上的責任。但從法律實踐來看,如果不將這種“幫助”定性為強制履行義務,對當事人缺乏約束力,往往難以達到保護離婚當事人中弱勢一方利益的立法目的。因此,建議進一步明確離婚經濟幫助制度性質,將“幫助”明確規定為“應當給予的幫助”,通過強制手段,將離婚經濟幫助定性為幫助者應當加以履行的法定義務。
依據婚姻法規定,可以給予經濟幫助的生活困難指離婚時已存在的困難。法律規定離婚一方生活困難有兩項判斷標準:一是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二是離婚后沒有住處的。實際上,解決基本生活水平線下公民的生活困難,是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等社會救濟制度擔負的任務。在現有條件下,離婚經濟幫助制度不應重復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制度之功能,而應當保證人們已有的生活水平不因離婚而過多下降。唯有如此,才能凸顯其彌補損害賠償、經濟補償制度之不足的獨特功能。建議今后在案件審理中,對于生活困難,可以考慮以絕對標準為主,同時參考相對標準。除了考慮離婚后依靠分得的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這一法定情形,也應適當考慮能否維持原有生活水平,即離婚后一方雖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但生活水平較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明顯下降的,也應給予一定補助。對于離婚后生活水平將急劇下降的經濟幫助請求人,也可根據雙方當前收入差距、撫養子女需要、婚姻持續時間、就業能力以及其他情況,確定是否給予離婚經濟幫助。
婚姻是一種相互信賴相互扶助的特殊社會關系,婚姻狀態與社會倫理道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當離婚后,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出于道義應對其加以救濟。通過進一步完善離婚經濟幫助制度,在法律將這一道義上升為義務與責任,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救弱、互助友愛的光榮傳統,對于倡導人們確立珍惜親情、珍愛伴侶的良好道德品質,對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微肇事逃逸能調解嗎
2020-12-17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政處罰是怎樣的
2021-03-19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連帶責任多久可以撤銷
2021-03-08母親的欠條以子女的名義起訴可以嗎
2020-12-17治安處罰過的算累犯嗎
2021-02-06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受哪些限制
2021-03-21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實習期算不算正式員工
2020-11-26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合同是否還有效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