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工作原因而受傷,這就屬于工傷了。但工傷是需要認定的,只有認定為工傷才會獲得賠償。但是并非所有的工傷認定都會獲得賠償,如果勞動單位不服工傷認定結果是可以上訴的,工傷認定單位又上訴了這也是有法律依據的。本文就為大家羅列工傷認定單位又上訴了的法律依據。
一、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第三十一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后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二、工傷管理條例規定: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工傷認定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行政職能,認定結果不是用人單位隨便認可或不認可的。用人單位對工傷認定不服的,可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如果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時效已過,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已生效,職工直接找單位落實工傷待遇。單位不為職工落實工傷待遇的,職工可申請勞動仲裁。
如果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時效沒過,而且單位已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則要等待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結果出來,工傷認定書的效力確定后再找單位落實工傷待遇。
我國法律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勞動者在受了工傷以后會獲得賠償,只是需要進行認定。但即使認定為工傷,但單位不服工傷認定結果,工傷認定單位又上訴了這也是可以的。因為法律維護的是社會的公平和工作。法律工作者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工具來維護社會的工作。經工傷認定單位又上訴了以后單位勝訴的,就不能獲得賠償。
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是多久?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
自己申請工傷認定應準備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激勵是一種融資嗎
2020-11-15侵犯知識產權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1-17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官費及年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11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怎么看匯票是否附有追索權條款
2021-03-12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定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2-16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
2021-01-01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拆遷賠償費是否是婚前財產
2020-12-25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