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這個平凡字眼,其法律內涵卻值得商榷。在昨天召開的“上海營造和諧消費環境”國際研討會上,針對已實施十余年、將進一步修訂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方消保專家為其“消費者”概念增添了新的定義。
目前,患者就醫是否適用《消法》未有明確規定。我國醫療體制正不斷改革,大部分醫院已從福利性的純事業單位,逐漸步入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運營的軌道,尤其是許多
私營醫院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個體診所和個體行醫的涌現。實踐中,醫患關系之間的糾紛不斷增長,類型日趨繁雜,患者“消費者”地位的確定顯得越發重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明教授認為,盡管普通患者和醫院之間并未訂立書面合同,但不可否認醫療有償合同關系的實際存在———患者也是消費者。尤其是醫療服務隨技術含量升級,信息不對稱性加強,患者一般處于缺少充分選擇權的被動地位,作為消費者的弱者身份更為突出,需要消費者組織對醫療機構進行監督,對就醫患者進行特別保護。
作為另一大社會群體,在校學生和家長是否具備“消費者”特點同樣備受關注。現行《消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而并未明確學生就讀是否屬于消保范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總干事、國際消費者聯會前主席陳*穗認為,在內地普遍推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之外,就學學生應享有消費者的全部權利,并受到消費者組織的依法保護。
“消費者”定義并非越寬泛越好,專家表示“單位消費”不應受《消法》保護。由于《消法》第二條沒有將消費者具體指為自然人還是法人,在一些地方消保條例中,單位(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體,以及政府等)也被列為消費者主體。法律專家認為,相對個體社會成員而言,單位消費并不處于弱勢地位,有時甚至是強勢,無法體現《消法》保護弱者的立法宗旨。如果其與經營者出現糾紛,雙方均可通過合同主張權利,應當受《合同法》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文書
2020-11-28股東在何情形可代表公司訴訟
2021-02-25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哪些業務
2020-12-17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專家揭秘保險公司理賠陷阱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