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原告王某(男)與被告廉某(女)于2001年臘月11日舉行婚禮,2002年3月5日補辦登記手續,2002年農歷8月20日生育一男孩,婚后,由于夫妻雙方缺少溝通和了解,王某對廉某產生隔閡,便于2003年2月到法院起訴,要求與廉某離婚。法院在立案時沒有發現女方是在分娩后一年內的情況,遂立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并查明了這一事實,同時在庭審中原、被告表示同意和好。
對此案能否進行調解結案,有兩種不同意見:
一、本案不能以調解和好結案,而應以裁定駁回起訴。理由是:
1、我國《婚姻法》第34條:“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后一年內或終止妊娠后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的和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不在此限”。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立案時,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裁定駁回起訴”。
根據以上立法精神,起訴時被告仍在分娩一年內,本應作出裁定不予受理,但本案是在立案后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依據司法解釋的規定,應裁定駁回起訴,而不能調解結案。
二、本案可以調解結案,理由是:
1、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原則,在事實清楚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2、我國《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本案中由于原、被告夫妻感情并未真正破裂,雙方均表示同意和好,根據以上有關立法精神,對此類案件可進行調解,如果硬性裁定駁回起訴,從程序處理上結案,表面上好象是維護了婦女利益,實際上不利于當事人以后的生活,而當事人自行和好,予以調解結案,能更好地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和諧,社會效果更好。我國《婚姻法》第34條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而對此類案件的調解處理更符合該條立法精神,充分體現新形勢下調解工作的重要意義。故建議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修改為:“立案時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但離婚案件雙方同意調解的除外”。
作者:鄱陽縣法院肖*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不到十級如何處理
2020-11-26公司入繳注冊資金延期怎么辦
2020-12-11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離婚損害賠償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2021-02-10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有限制嗎
2021-02-19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