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李-明與王-艷系經人介紹相識,于1997年登記結婚,1998年生有一女。由于雙方性格不合,李-明于2004年6月提起訴訟要求離婚,王-艷不同意,后經法院調解,雙方于同年10月調解離婚。離婚后,李-明在2005年5月與另一離異婦女張-晶結婚。張-晶帶一個3歲的男孩。一天,王-艷送女兒到李-明家時發現該男孩長相很像李-明,于是心中生疑,便暗中調查,后來在張-晶生產期間的病歷檔案上發現父親一欄填寫的竟然是李-明,于是,經多方取證后,王-艷以李-明在婚姻存續期間與他人同居并生子為由,于2005年8月起訴李-明,申請做親子鑒定證實李-明的過錯,并要求損害賠償。又以李-明與張-晶重婚為由對二人另行提起了刑事自訴。
案例分析:本案是關于因有配偶者又與他人同居并生子而引發的重婚罪。《婚姻法》第45條規定:對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一般表現為:在家人、鄰居、朋友面前以“夫妻”相稱,以“夫妻”名義住旅店、拍攝結婚照,或以當地風俗舉辦婚禮、辦理假結婚證等。
本案中,結合王-艷提交法庭的證據,法院認為,李-明在與王-艷的婚姻存續期間又與張-晶以夫妻名義同居并生子,其行為完全符合重婚罪認定的標準,構成重婚罪,依法判處李-明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但是,王-艷在起訴張-晶時無法舉證張-晶當時明知李-明有配偶,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法院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故法院駁回了王-艷對張-晶的指控。
另外,《婚姻法》第46條賦予了因重婚等法定過錯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但本案當事人婚姻關系的解除并非因為重婚而導致,王-艷在未發現李-明的重婚行為之前就已感到夫妻感情已經破裂,而通過法院調解達成了離婚的協議,不能適用此項救濟方式,因此,法院對王-艷離婚損害賠償的訴請不予支持,駁回了王-艷的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介簽署的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申請商標無效律師費用多少錢
2021-01-29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哪些情形視為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04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強制執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