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理與監護的聯系
一般我們認為監護人更多的注重保護內監護人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而法定代理人則更多的偏向于代未成年或勞動行使其無法從事的民事活動或決定權利;但是二者都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或老人的合法權益能更好地行使。兩者之間的聯系分別為以下三種:
1、監護制度和法定代理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監護不完全等同于法定代理,監護人也不等同于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主要是從參加民事活動、實現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方面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提供法律保護。無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進行,這樣就能夠使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通過法定代理人的代理,充分、及時、有效地參加各種民事活動,滿足其生活、學習、工作各方面的需要。
2、監護制度則是從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兩大基本方面對被監護人實施全方面的保護。既涉及到法律行為,也包括一般生活行為;既涉及到財產權益的保護,也包括人身權利的保護;既涉及到權利的設定與行使,也包括義務的履行與責任的承擔。總之,監護是一種全面的、連續的、綜合的法律保護制度,而法定代理主要是針對民事活動的參加而設立的法律制度,它包含在監護制度當中。簡言之,法定代理人所應履行的職責包括在監護人的職責之中。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于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兩部法律在同一問題上分別使用了“監護人”和“法定代理人”,引發了對兩個術語的不同理解,也給制定有關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帶來了一定的麻煩。本文試對二者作粗淺辨析,并對刑事訴訟法中“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的使用作簡要討論。
綜上所述,小編已經為您詳細解答了有關監護人法定代理人的區別與聯系。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法定代理與監護的聯系包括哪些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在訴訟法律關系中,應當使用“法定代理人”的表述,這樣不僅能更準確地體現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也便于與其他訴訟代理人相區別。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我國行政證據三性是什么
2021-03-16西安老人住院子女最多可休多少天
2021-02-26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
2020-11-17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