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嗎?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定監護人應履行哪些職責?
(一)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姓名權、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于各方面的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二)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
監護人于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并對不當得利人進行追索,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三)未成年人的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同時,也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監護人代理未成年人進行民事活動是其履行監護職責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根據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為民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除從事與其
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外,為其他民事行為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此外,未成年人參加訴訟活動,也應由其監護人代理。在家庭保護中,代理是必不可少的,監護人除具備法定情事外,不得終止代理。
(四)代理未成年人行使索賠請求權
當來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遭致不法侵害時,監護人有權也有責任代理未成年人行使損害賠償的請求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監護人應當履行的義務應當有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以及代理未成年人行使索賠請求權等等。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有交通事故逃逸未遂嗎
2020-12-27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肇事司機逃逸該怎么做
2021-03-03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法院違法審理案件怎么找證據
2021-03-06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吵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的證據嗎
2020-12-16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休病假多久就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