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不小心弄壞別人東西父母是否需要進行賠償
未成年人損壞他人財產或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原則上應該由未成年人進行賠償。如果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財產,比如別人贈送的錢,那么父母就可以用未成年人的錢來支付賠償的費用;如果未成年人沒有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不夠進行賠償的,那么父母就應當用自己的錢來賠償。
但如果是單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以及民政部門,那么即使未成年人闖禍給他人造成了損害,他人也不能要求這些單位進行賠償,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發生侵權行為的,應首先由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擔責任,只有在其獨立承擔有困難的,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才負補充責任。
二、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第159條規定,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護人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不明確的,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第161條規定,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并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拆了房子不給錢怎么辦
2021-03-05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貨品合同乙方中途終止怎么賠償
2020-11-12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起訴保險公司拒賠訴狀有什么內容
2021-02-20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0-11-16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9外出旅游買什么保險好?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