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赫山區律師 越秀區律師 邛崍市律師 什邡市律師 南湖區律師 項城市律師 建水縣律師 安化縣律師
時代在進步,國家憲法也不斷在完善,民事訴訟是當今談論的一個焦點問題。民事訴訟優勢證據規則更是如此。有些人就會疑惑,面對如此模糊的概念該怎么去理解呢?如何讓優勢證據規則更有規則?律霸為您解答。
一、民事訴訟證明規則的概念和意義
何謂民事訴訟證明規則呢?一般認為:“民事訴訟的證明規則就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用來衡量證明主體利用證據證明的活動是否達到了要求以及具體達到了何種程度的準則和尺度。換句話說,證明規則就是在訴訟案件中已經確定的一把尺子,當事人的證明程度跨越了該尺,則這項證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即認定為真。”-
①它體現如下幾個內容:
1、提供證據的主體是糾紛雙方當事人,對證據進行判斷的主體是法官。
2、證明規則是法定的規則,是由法律預先設定,作為認定事實的尺度。
3、當案件證據的證明程度達到法律規定的證明規則時,該證據所證明的案件事實可以成為法官進行裁判的事實依據,即證明規則起到的是訴訟證明尺度的作用。
證明規則對于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有利于當事人對是否采取司法救濟進行判斷。當事人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必然對幾種存在的權利救濟方式進行利益權衡。如果法律沒有規定證明規則,當事人對應如何履行證明責任不明確,無法判斷自己將在司法救濟過程中投入多少資源;如果法律規定的證明規則太高,當事人經過分析后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通過司法救濟來保護自己的權利,就會轉向其它救濟成本較低的救濟方式。
2、是法官認定事實的準則。對于當事人的主張,由于法官處于不知情者的角度,他只有通過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來判定曾經發生的事實。面對紛繁復雜的證據,法官以法定的證明規則為尺度判斷當事人主張的事實已經得到證明還是仍然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
3、是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制。由于證明規則的存在,當事人能夠對自己主張的事實進行判斷,能夠在法官徇私枉法時提出異議或者上訴。這樣,法官對于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就不能完全依據自己的主觀意愿想認定就認定,不想認定就不認定。
二、證據裁判原則適用對象與證據調查程序
證據裁判原則的適用對象就是證明對象(或稱待證事實、要證事實、證明客體、證明標的等)。作為法院裁判依據的事實,可稱為裁判事實,其中有需要證據來證明的(即證明對象),有無需證據證明的(即免證事實)。
證明對象包括實體事實和程序事實,實體事實又包括爭訟案件的實體事實和非訟案件的實體事實。
構成證明對象的案件事實:
①必須具有法律意義,即能夠引起某項法律權利義務或法律效果發生、妨礙、阻卻或消滅的事實;
②有必要利用證據加以證明,即真實性尚未確定或者當事人之間存在合理爭議的事實。
(一)爭訟案件的實體事實與證據調查程序
民事爭訟案件的實體事實首先指的是要件事實,又稱直接事實、(實體法)規范構成要件事實、主要事實,是直接導致某項民事權利義務或民事法律效果發生、妨礙、阻卻或消滅的事實,可被劃分為權利發生事實、權利妨礙事實、權利阻卻事實和權利消滅事實(此處的“權利”既可指財產權和人身權,又可指請求權、支配權和形成權)。
要件事實或直接事實包括兩類:
①民事法律事實,比如合法繼承(取得所有權)、簽訂合同(形成合同關系)和依法離婚(解除婚姻關系);
②民事糾紛事實,比如侵權事實和違約事實。這兩類事實中,前者是基礎和前提,但是,若無后者則無訴的利益,就不能請求訴訟救濟,也不能申請仲裁。
從民事權利主體或者原告的角度來說,民事法律事實的發生使其獲得民事實質權(所有權等財產權、名譽權等人身權),民事糾紛事實的發生意味著民事實質權受到侵害或發生爭議從而產生民事救濟權(包括物上請求權等實體救濟權、民事訴權和申請仲裁權等)。可見,權利發生事實包括產生民事實質權的法律事實和產生民事救濟權的糾紛事實,均構成訴的原因或訴的原因事實,原告起訴的則應主張此類事實來支持其權利主張或訴訟請求。
權利阻卻事實(如消滅時效屆滿、同時履行抗辯、先訴抗辯等)阻卻某項民事權利行使。權利妨礙事實(如合同不成立、免責事由等)妨礙某項民事權利發生。權利消滅事實(如物的滅失、債務履行、抵銷、合同解除等)使既存的民事權利消滅。這三類事實是被告用來直接推翻原告權利主張和訴訟請求的“抗辯事實”。對于被告的抗辯,原告也可再抗辯,比如被告提出消滅時效的抗辯,原告可以提出消滅時效中斷的抗辯。
民事爭訟案件的實體事實還包括間接事實,即不能直接導致某項民事權利義務或民事法律效果發生、妨礙、阻卻或消滅的事實,可用來推導或證明“直接事實”是否存在的事實。對要件事實的證明,其途徑主要有:
①利用直接證據來證明;
②通過間接事實證明。
在無直接證據“直接證明”直接事實或要件事實時,可以運用“間接證明”,即運用間接證據來證明間接事實,然后運用形成邏輯鏈的間接事實來推定或證明直接事實或要件事實。所以,間接事實又被稱為證據性事實或邏輯上起證明作用的事實。間接事實在作為證明要件事實真實與否之證明手段的限度內,成為證明對象。
三、民事訴訟證明規則對民事審判實踐的影響
雖然,證明規則只是民事訴訟制度中證據規則的一部分,但證明規則在證據規則和民事訴訟制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證明規則的設定體現了民事訴訟制度的理念--在效率和公正的辯證統一下,解決糾紛,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證明規則的存在對證據規則中的其它規則同樣也起到了調整和協調的作用。
(一)證明規則對舉證責任分配的影響
證明規則是與舉證責任緊密聯系的證據規則,是從不同角度對當事人訴訟證明進行要求。舉證責任,又稱證明責任,它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提供證據進行證明的責任。具體包含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和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強調的是當事人在舉證不能的情形下需要承擔對己不利的法律后果。這里的舉證不能就是指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不能達到法律規定的證明規則。由于證明規則關系到當事人對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的承擔,所以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要依據案情選擇不同的證明規則。正如《規定》第七條規定的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它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在法律對舉證責任規定不明確時,法官對于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安排享有自由裁量權,而自由裁量的依據是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這個原則體現在實踐中,就是更多的依據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使自己的主張達到證明規則的難易程度來分配舉證責任。
(二)庭前證據交換規則的確立
在傳統的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于自身權益的保護的要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更多的是依靠訴訟技巧的使用。為了達到法律規定的證明規則,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利用了訴訟中審理時效的限制,采取證據突襲的做法。這完全與證明規則所體現的追求正義的理念相違背。為了更好地在訴訟中適用證明規則,庭前證據交換制度孕育而生。證據交換制度中所包含的證據失權規則,防止了當事人的證據突襲,使法官能在既定的審判時間內更好地認定案件事實。該制度的確定,不僅使當事人通過證據交換對對方當事人的證據有所了解,同時也給予了當事人對證據進行判斷的機會,即判斷自己的證據是否達到了法律規定的證明規則。這個制度的建立同時也平衡了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當事人能力高低不一的情形,使訴訟不再是單純的技巧的運用,同時也體現對客觀事實和正義的追求。
(三)證據的審查和優勢證據的形成
證明規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離不開對證據的審查和優勢證據的判斷。由于證明規則的模糊性,實踐中一直在尋找是否可以將證明規則進行量化的辦法。而量化的基礎建立在對證據證明能力和證明力的判斷。哪個證據的證明力大,哪一方當事人的砝碼就比較重,即訴訟中證據的數量并不是決定當事人主張應否得到支持的依據,起主要作用的是證據的證明力。
(四)民事訴訟證明規則在實踐中的適用
我國證明規則在判決中一般有這幾種表示:
1、證據確實(確鑿)、充分,這種表述一般在證據非常充分完全沒有疑問的時候;
2、足以認定,這種表述一般在證據雖然也很充分但法官認為尚未達到確鑿無疑的程度;
3、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予以證實,這種表述一般在證明規則不是很高但也達到了認定事實的程度,不做主觀評價而客觀敘述;
4、上述證據能夠相互印證(或互有聯系),形成鎖鏈,對事實予以認定,這種表述一般在以間接證據定案的情況下,證據相對較弱,但法官認為也能夠認定事實的情況;
5、未提供相應證據予以否認或說明理由,故對一方證據采納并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這種表述一般使用在難以查明真實事實時推定一方主張的事實成立,即民事案件對方依據不足;
6、證據間產生的對抗和矛盾不能排除,故事實不能認定,這種表述一般在雙方證據相互矛盾無法排除,法官有疑問的情況下使用;
7、不足以推翻(或不足以認定),這種表述一般在雖然有一些證據但法官認為對認定事實沒有把握的時候使用;
8、證據不足(或依據不充分),故事實不能認定,這種表述一般出現在明顯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可見,證明規則在我國的民事訴訟實踐中同樣有著分層次的適用,體現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明規則的最低性。
依照上文我們發現民事訴訟優勢證據規則的一些法定性和客觀性,人們不應該去妨礙民事訴訟的相關規定,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情節嚴重的話給予民事制裁,民事訴訟優勢證據規則尤為重要,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黑龍江律師!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全文內容是什么
民事訴訟法舉證規則的內容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補充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責令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1-03-23臨時工是否能確定工傷
2020-12-18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隱瞞房屋已經抵押事實出售房屋構成犯罪嗎
2020-12-052020年交通事故車速鑒定費用是多少
2021-01-06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交通事故索賠訣竅:尋找最佳法院
2021-02-03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