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案件中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二、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的規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并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脫逃的;
(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在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中,其實都是可能出現中止審理的情況。當然了,不同的訴訟法中規定了,不同訴訟類型的案件中止需要符合的情形不同。比如,在刑事訴訟中,可以導致案件中止審理的情形,包括自訴人、被告人得了精神病或者身患其他嚴重疾病;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期限是否有規定
訴訟時效中止順延的規定是怎樣的?
如何才能中止民事訴訟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軌離婚賠償怎么算
2020-12-28借款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2-12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9公租房拆遷:有戶口就有拆遷補償
2020-12-03拆遷補償協議是不是買賣合同
2021-01-03怎么查詢自己的房屋是否在拆遷范圍之內
2021-03-25哪些“空掛戶”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0-11-16在常州有戶口本沒房產的人拆遷有補償嗎
2021-03-24房屋拆遷如何賠償,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10農村征地對于沒有房子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