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撤訴是否導致訴訟時效中斷?
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原告撤訴或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6個月又起訴的,可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可見,原告起訴后自動撤訴,與沒有起訴的法律后果是完全不同的,絕不可視其未起訴。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對于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情況,應當由司法機關來進行合法的認定和處理,特別是對于訴訟時效屆滿的訴訟案件,司法機關是可以不予受理的,這時需要認定是否存在訴訟時效中斷或者訴訟時效中止的情況,以重新適用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私下手寫房產協議有效嗎
2020-12-302020醫療糾紛程序怎么走
2021-01-16哪些組織可以維護農民工獲得工資的權利
2021-02-04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2020-12-01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呢
2021-03-07如何處理企業因機場占地拆遷補償涉及稅費
2021-02-24離婚時對拆遷補償是怎么分割的
2021-02-15學校房屋拆遷的協議書范本包含哪些
2021-02-10面對拆遷,怎么與拆遷方談判
2020-12-19什么時候建的房算是拆遷搶建
2020-12-17動遷房可以買賣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