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先的陪審員當律師要回避嗎?
陪審員當律師的話在特定情形下是需要回避的,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二、辯護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均可被委托或指定擔任辯護人:
(1)律師;
(2)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公民;
(3)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
(4)其他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
其實,也并不是說律師之前在人民法院當過陪審員,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回避,如果不存在著需要回避的情形,不能因為是陪審員就不能擔任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了。陪審員離任兩年之后,可以做辯護律師,該回避的時候進行回避即可。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合并后的稅務事項該怎么處理
2021-02-04身體損害認定交警承擔費用嗎
2020-12-07什么時間可以再次辦理駕駛證
2020-12-09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保險合同的三類主體是什么
2020-11-09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忠誠”也可保險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