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先的陪審員當律師要回避嗎?
陪審員當律師的話在特定情形下是需要回避的,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二、辯護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均可被委托或指定擔任辯護人:
(1)律師;
(2)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公民;
(3)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
(4)其他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
其實,也并不是說律師之前在人民法院當過陪審員,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進行回避,如果不存在著需要回避的情形,不能因為是陪審員就不能擔任犯罪嫌疑人的辯護人了。陪審員離任兩年之后,可以做辯護律師,該回避的時候進行回避即可。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傷人立案后要怎么處理
2020-11-22中國人同外國人內地結婚如何辦理手續
2021-01-16遺失物招領公告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3-20倒車時撞死兒童,對方不滿要求額外賠償怎么辦
2020-11-26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