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遺囑是公民的一項私權行為,表現為公民對個人財產的自由處分。公民可以在遺囑中自主決定其遺產承受人,承受人既可以是其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其他公民(此類遺囑在法律上叫遺贈)。當然,遺產承受人有權按照遺囑接受或放棄遺產。
然而,遺囑何時生效,遺產承受人什么時候可以接受或放棄遺產?會不會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能接受遺產了?生活當中,不少人都對此存有疑問。
對于一個形式上完備,內容確定的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生效。但遺囑生效后,并不表明遺產承受人在任何時候均可不受阻礙地行使其繼承權利。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
《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
《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也即,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知識延伸:
遺囑繼承相關實務知識
1.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并且遺囑合法有效;
2.立遺囑人死亡;
3.被繼承人生前沒有簽訂遺贈扶養協議;
4.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未喪失繼承權,也未放棄繼承權,同時也未先于被繼承人死亡。
遺囑人在設立遺囑以后,由于主客觀原因可以依法變更遺囑的某些具體內容,也可以撤銷原立遺囑的全部內容。遺囑人變更或者撤銷原立遺囑,一般應當用原立遺囑的方式、程序進行,也可以用新立遺囑變更或撤銷原立遺囑。遺囑人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互抵觸的,原則上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保險合同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1-02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從一起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談公平原則在商事審判中的適用
2021-01-11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標準有什么規定
2021-03-21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時效期為多久
2021-02-23拆遷補償標準早已定好,被拆遷人還有反對的機會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