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張-成與潘-英夫婦生前擁有房產9間,1999年1月17日,夫婦二人將其房產贈與給其長孫張-軍6間、次孫張-利3間,并辦理了公證。2002年10月15日、2003年6月14日,張-成與潘-英夫婦相繼去逝,其贈與的房產便由張-軍和張-利二人管理使用。現該處房產處城市規劃的拆遷范圍,張-軍、張-利二人便欲與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然而,卻遭到了其叔叔(系張-成、潘-英夫婦之子)張-其、張-華二人的阻止。張-其和張-華認為其作為兒子,對父母盡到了生養死葬的義務,該房產應歸其繼承,父母不應將其財產送給張-軍、張-利。
為此,張-軍、張-利二人將其叔叔張-其、張-華訴至法院,請求確認該爭議的房產歸其所有。
評析:
對本案原、被告爭議的房產應歸誰所有,存在不同的認識。
一種觀點認為應歸被告張-其、張-華繼承,按份所有。因為被告作為該房產的原所有權人之子,其對其父母已盡到了生養死葬的義務,在未有爭得被告同意的情況下,其父母無權將其房產全部無償地贈送給他人。已贈送的行為是無效的,該房產應依法由被告繼承。
一種觀點認為應歸原告所有。因為原告與其祖父母即被告的父母簽訂的贈與協議并不違反法律規定,也未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該協議有效,故,該房產應依贈與協議歸二原告按份所有。
筆者認同第二種觀點,即本案爭議的房產應歸二原告所有。本案屬對財產所有權的認定問題,牽涉到對贈與協議效力的判定問題。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已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張-成、潘-英生前將自已所有的共同財產依法贈與給二原告張-軍、張-利,雙方簽訂了贈與協議,且依法辦理了公證,該贈與行為合法有效。二原告對所受贈與的財產享有所有權。
故本案爭議的房產應根據贈與協議歸二原告按分所有。該部分財產已不是贈與人的遺產,不應作為遺產進行繼承,故二被告認為該房產系父母遺產應由其繼承的理由不能成立。現該房屋面臨拆遷,根據有關規定,二原告享有獲得拆遷補償的權利,二被告不應妨礙其對權利的行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親屬間的房屋贈與聲明怎么寫
2021-02-27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