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繼承法第16條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一規定說明,我國遺囑繼承人的范圍,僅僅限于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多數人,如子女、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先死亡的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對公、婆、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和喪偶女婿等。被繼承人可以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上述法定繼承人和代位繼承人中的任何人,但是不應違反繼承法第19條的規定,即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除此之外,既可以指定由其全部法定繼承人繼承他的遺產,也可把遺產的一部或全部不給有勞動能力的父母、配偶,而遺留給兄弟姐妹,也可以越過其子女,把遺產直接遺留給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時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6條第3款的規定,公民也有權把自己的財產遺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種人可能是與被繼承人無任何親屬關系的公民。但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只能作為受遺贈人,不能作為遺囑繼承人。
哪些人可以設立遺囑?
有遺囑能力的人生前可以設立遺囑處分其個人財產。所謂遺囑能力,是指被繼承人生前在法律上享有的訂立遺囑、自己財產的資格。這種訂立遺囑的資格不是任何公民都具有的,根據公民是否具有遺囑能力,可以將公民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遺囑能力的人,另一類是無遺囑能力的人。
我國繼承法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人所立的遺囑無效。”可見,只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訂立遺囑的資格,才具有遺囑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和年滿16周歲以上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具有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具有獨立處理自己事務的能力,均具有遺囑能力。但是精神病患者和因喪失理智、神智昏迷、不能獨立處理自己事務的成年人除外。這些人雖已成年,卻喪失了行為能力,當然不具有遺囑能力,其所立的遺囑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會計處理企業擔保問題有哪些要點
2020-12-19公司破產清算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2-25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停薪留職員工還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