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危險物質罪和故意殺人罪
投放危險物質罪與以投放危險物質方式故意殺人的區別如下:
投放危險物質罪所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對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會公眾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財產安全。本罪行為人務必實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傷或死亡,直接影響家庭。
第一、主觀方面的區別
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為會造成對公共安全的破壞,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故意殺人罪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的死亡,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二者在認識因素上的區別是:行為人所認識的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公共安全的破壞,還是他人生命的終結;在意志因素上,投放危險物質罪和殺人罪可表現為希望或放任,其不同之處在于希望或放任的結果不同:一個是公共安全的破壞,一個是他人生命的終結。
第二、客體上的區別
投放危險物質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包括特定多數人和不特定多數人;故意殺人罪所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公共安全與人的生命權利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這就產生了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客體與殺人罪的客體存在交叉的情況,正是這一問題的存在,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對投放危險物質殺人行為定性的困惑。我國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各類罪及各個具體罪之間的客體并不是絕對的并列或平行的,其間存在交叉,客體的交叉并不意味著罪的交叉,定罪是應以主客觀相統一為原則的。
第三、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在客觀方面的區別
在行為方式上,投放危險物質罪僅限于投放危險物質,而投放危險物質罪僅是殺人罪的一種行為方式。從行為的結果看,這僅指投放危險物質殺人的情形,特定的個人或少數人的生命受到侵害,是殺人罪。若多數人的生命受到侵害,這就涉及到公共安全,有可能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在殺人罪與過失投毒想象競合時,應按擇一重罪處罰,應定故意殺人罪。
綜上所述,投放危險物質罪與以投放危險物質方式故意殺人存在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的區別,刑法的規定是嚴肅而富有邏輯性的,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以上就是由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的知識,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補償分配官司該怎么打
2021-02-21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