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136起算時間的規定是什么?
1、《民法通則》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l)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失的。”
2、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經過應由義務人提出抗辯,法院不能依職權援用訴訟時效。
3、義務人不得反悔。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義務人同意履行(權利人請注意保留證據),不得以期滿為抗辯而不履行,已履行的也不能請求返還。
二、民法總則的歷史意義
1、《民法總則》的頒行極大地推進了我國民事立法體系化進程
(1)《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
綱舉目張。整個民商事立法都應當在民法總則的統轄下具體展開。由于《民法總則》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確立的規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適用于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
《民法總則》的制定將極大地推進民事立法的系統化過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民法總則》的制定將使整個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長期以來,由于沒有民法典,我國民事立法缺乏體系性,不利于充分發揮民法在調整社會生活、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的功能。《民法總則》確立了普遍適用于各個民事法律制度和規則的基本原則,消除了各個法律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這就使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一致。
(2)《民法總則》的頒行有效協調了民法和商法的關系。
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民法與商法都是規范、調整市場經濟交易活動的法律規則,在性質和特點等方面并無根本差異,兩者實際上都具有共同的調整手段和價值取向,都以調整市場經濟作為其根本使命。但《民法總則》應當是所有民商事法律關系的一般性規則,可以說是私法的基本法,因而可以有效地指導商事特別法。民商合一體例并不追求法典意義上的合一,其核心在于強調以《民法總則》統一適用于所有民商事關系,統轄商事特別法。一方面,通過《民法總則》的指導,使各商事特別法與民法典共同構成統一的民商法體系。《民法總則》是對民法典各組成部分及對商法規范的高度抽象,諸如平等原則、自愿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和等價有償原則等,均應無一例外地適用于商事活動。另一方面,《民法總則》與各個商事法律構成了有機的整體,二者之間是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出現商事糾紛后,首先應當適用商事特別法,如果無法適用商事特別法,則可以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則。
《民法總則》整合了司法解釋中的大量規定,體現了強烈的實踐性。針對民法規范的適用,司法機關曾頒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對民事立法作出了細化性、補充性的規定,對我國民事立法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過程中,通過認真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將比較成熟的司法解釋的規則吸納到法律中。例如,訴訟時效的效力、起算、中止、中斷等規則,都大量吸收了司法解釋的合理規則,并且也解決了司法解釋與民事立法之間不協調的問題,消除了二者之間的矛盾,這將促進我國民事立法的體系化發展。
2、《民法總則》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民事權利保護機制
(1)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眾所周知,現代法治的核心在于“規范公權、保障私權”,法律的功能主要是確認權利、分配權利、保障權利、救濟權利。《民法總則》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親屬權、繼承權等權利,使其真正成為了“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繼續采納《民法通則》的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地確認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地彰顯民法對民事權利保障的功能。
(2)《民法總則》在全面保障民事權利方面呈現出許多亮點,主要表現在:
一是時代性,即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例如,該法首次正式確認隱私權,有利于強化對隱私的保護。再如,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維護了個人的人格尊嚴,并將有力遏制各種“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網絡賬戶、販賣個人信息、網絡電信詐騙等現象。
二是全面性,即系統全面地規定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人身、財產權益。從保護公民財產權利的角度來看,《民法總則》首次在法律上使用了“平等”保護民事主體物權的表述,這是對《物權法》的重大完善。該法對知識產權的客體進行了詳盡的列舉,擴張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進一步強化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該法強化了對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保護,有助于弘揚公共道德,維護良好的社會風尚。三是開放性,《民法總則》第126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依據該條規定,不論是權利還是利益,都受到法律保護。這不僅與保護民事權益的基本原則相對應,而且為將來對新型民事權益的保護預留了空間,保持了對民事權利保護的開放性。保障民事權利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由于民事權利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公權行使的范圍,從而也將起到規范公權的作用。
在我國民法總則中針對身體受到傷害賠償的,出售偽劣商品未做聲明的,延遲支付和或者拒絕支付租金的和寄存財物遺失和損失的四種情況的訴訟時間規定為一年。民法總則的意義還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了民事權利的保護機制,同時也協調了民法和商法之間的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合同法是民法還是商法?商法與民法的區別有哪些
各地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糾紛的審判意見(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本溪交通傷殘六級賠償金是多少
2020-11-14行政處罰超過期限怎么延期
2021-02-27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人壽保險索賠要有哪些材料及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9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對待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2020-12-28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三)
2021-01-15自己的房屋只有一部分在拆遷范圍內,這樣合理嗎
2020-12-10公房拆遷標準和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0光明新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的許可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02汕頭潮南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