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有關民事法律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是單方意思,也可以是多方意思,如果一致,表示成立,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采用特定形式。
我國《民法總則》中關于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如下:第一百三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定義】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于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形式】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應當采用特定形式。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時間】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1] 民事法律行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屬于合法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為《民法總則》所采用,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實行為;同時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行為,以適法性為特征,不包括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為。嚴格稱謂是“法律行為”,中國民法稱民事法律行為。一般成立要件
1、當事人。即進行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主體。在單方民事行為中,存在一方當事人即可;在雙方民事行為中,需要有雙方當事人;在共同行為中,需要有兩方以上當事人;在決議行為中,需要有某一組織的成員或內部機構參與表決。
[3] 2、有意思表示。單方法律行為,當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為既告成立;雙方法律行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時法律行為方告成立。
3、標的須確定并且可能。標的的確定,指關于標的表示須達到能被具體認定的程度。認定標的確定與否的時點,通常為行為成立時。標的可能,指標的在客觀上須具有實現的現實性。
綜上所述,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法人或者組織按照章程規定,決定做出的決議成立,民事法律行為,具有表意性,目的性,沒有事實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屬于合法行為,可以變更,撤銷,民事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的最新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民法總則三年訴訟時效適用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居期間戀愛算出軌嗎
2020-11-19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企業轉讓后原債務該由誰承擔
2020-11-23當事人能否約定保證責任的范圍
2020-11-22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什么是累犯?什么是自首?
2021-01-16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申領失業補助金從什么時候可以領
2020-11-21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提交哪些資料
2021-02-19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對保險公司注冊資本如何要求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