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騙取保證金是否構成詐騙
騙取合同保證金也是構成合同詐騙的情形之一,自然也是屬于詐騙。但是要注意,只有當其詐騙財物的數額較大時,才構成犯罪,一般是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數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
通常采用的欺騙手段為以下幾種: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來簽訂合同;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來作擔保;
(3)自身并沒有履約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5)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二、合同詐騙罪與普通合同糾紛有什么區別?
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是以簽訂或履行合同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且數額較大為目的,應具有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而合同糾紛當事人均有履行合同的意愿,但因客觀原因或其他情況而未能履行或完全履行,因而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區分二者的關鍵是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表現情況,分別予以界定與處理:
1、當事人在簽訂合同中有欺騙手段,在履行合同中有欺詐行為,但并非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而是為解決其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諸如資金短缺、周轉困難等問題,或者是為擴大宣傳履約能力,達到自己的經營目標。這種情況,原則上不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2、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與合同糾紛當事人對待合同履行的態度是不同的。前者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往往并無實際的履行能力且不實施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或僅履行少量約定義務,目的是騙取相對方的財物;而合同糾紛當事人一般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履行的誠意和積極行為。對前者可以認定合同詐騙罪,予以科刑處罰。
3、合同詐騙罪行為人與合同糾紛當事人對財物的處置不同。前者常常將騙取的財物用于個人生活中而非生產經營中,甚至進行揮霍,致使財物無法返回;后者則一般將財物用于合同約定事項或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雖然也存在改變用途的情況,但一般對此行為不宜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在涉合同詐騙案件中,當詐騙行為構成犯罪時,此種案件中會涉及到兩種法律關系。第一種是刑事法律關系,即犯罪嫌疑人和國家之間關于犯罪的認定以及追訴法律關系;第二種是民事法律關系,即犯罪嫌疑人或者和犯罪嫌疑人有關的第三人與合同相對人之間形成的合同關系。
司法實務中如何界定詐騙罪
構成貸款詐騙罪行為包括哪些
發現網絡詐騙怎么報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為躲電子眼噴涂車牌違法嗎
2020-12-29涉外婚姻的復婚需要滿足何種條件
2021-02-23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不同債權人申請執行同一被執行人如何處理
2020-12-12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勞動合同訂立的程序規定
2021-03-23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光伏電站太陽能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6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情況下變動
2021-01-05拆遷補償時,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選擇哪種更好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