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仿冒行為
具有以下特征的才構成仿冒行為
(1)仿冒行為人具有主觀故意。
仿冒行為一般都是對質量好、知名度高、市場銷售量大的商品進行仿冒,它的實質就是掠奪他人的經營優勢,侵害他人長期形成的無形資產。因此,仿冒行為是一種故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市場上不存在無意識的仿冒。主觀故意就成為仿冒行為的法律特征之一。如我國法律中對仿冒行為規定“擅自使用他人商品名稱、包裝、裝潢”中的“擅自”一詞,也表明了這一主觀上的特征。
(2)仿冒行為具有特定性。
由于仿冒行為是對市場中經營優勢的掠奪,因此,仿冒行為總是發生在特定的具有市場優勢的經營者身上及其特定的商品上。仿冒者通過對這些特定商品的商標、包裝、企業名稱等的精心模仿,造成市場上用戶和消費者受到混淆的后果。因此,認定仿冒行為首先是確定被仿冒的特定經營者和特定商品。
對假冒商標和企業名稱的行為來說,只要發生假冒行為,被假冒的對象是立即可以確定的,因為這些權利是經過登記和注冊的。
但對于仿冒知名企業和知名商品的其他外部標識的行為,則應該要有確認的條件。在我國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過程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對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為提出了認定的一般標準。所謂“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所謂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指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的,并具有顯著的區別性特征的名稱、為識別商品以及方便攜帶、儲運而使用在商品上的包裝和為識別與美化商品而在商品或包裝上附加的文字、圖案、色彩及其編排的組合。
(3)仿冒行為具有誤導性。
仿冒者都不希望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從事市場交易活動,其從事仿冒行為的目就是在于使交易對方對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產生混淆或誤解,從而接受其商品或服務,以此獲得競爭優勢。因此,仿冒者的主要手法是故意縮小自己產品的標志,如商標、廠名或其他特有的標志的影響,而以他人的商品形象出現在市場競爭之中,這種引人“誤解”的后果就成為認定仿冒行為的要件之一。因此,如何理解“引人誤解”是判斷仿冒行為的關鍵。按照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對仿冒行為是否構成誤解以“一般購買者施以普通注意力會發生誤認”等綜合分析進行認定。由此可見,“誤解”的主體是“一般消費者”,即相關領域中的普通大眾。“普通注意力”則是指非專業人員的注意或非特別的注意。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 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準備的相關法律知識,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建議向律霸網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離婚財產保全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3-21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1-03-17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8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保險公司調解肇事者吃虧嗎
2021-01-28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