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從理論上講,《反壟斷法》對經營者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界定的:一是主體類型,即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行為性質,即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提供服務。從主體類型看,行業協會應屬于社團法人;而從行為性質看,對行業協會是否“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則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對經營者應進行嚴格的狹義解釋,只有具備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的主體才能成為經營者,行業協會由于不可能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而被排除在主體之外。筆者認為,《反壟斷法》已從主體行為的角度對經營者進行廣義的解釋,主體無論是否具備合法的經營資格,只要參與或從事了市場經營活動,就應該作為經營者受到《反壟斷法》的規范。
第二,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相比,《反壟斷法》對經營者的界定已經發生了變化。《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而《反壟斷法》第12條規定:“本法所稱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毕啾戎?,營利性特征已經不是《反壟斷法》上“經營者”的構成要件,因此,我們可以將《反壟斷法》上的“經營者”理解為既包括營利性的經營者,也包括非營利性特征經營者,例如行業協會。
第三,行業協會能否成為經營者并不影響《反壟斷法》對其進行規范?!斗磯艛喾ā匪赜小敖洕鷳椃ā敝Q,它作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核心之法,是旨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法律。《反壟斷法》要規范的主體并不只是經營者,任何組織只要介入市場競爭并以其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對競爭秩序產生影響,或者其合法利益因他人的不正當行為受到影響,均應適用《反壟斷法》加以調整。國外反壟斷法一般也沒有規定只有經營者才能受其調整,例如,美國反**斯法中沒有“經營者”的概念,其《謝爾曼法》的適用范圍為“任何人”。根據美國法院判例,反**斯法的主體范圍已經被解釋為包括一切具有法律人格的自然人和組織,包括行業協會在內的非營利性機構。在我國,行業協會作為經濟法的新主體,是準經濟管理主體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事協調行業內部、行業之間和特定的社會關系或監督協會成員的社會經濟活動,其行為可能會對市場競爭造成限制,從而成為限制競爭的主體,并受《反壟斷法》的規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15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價格欺詐的消費者的賠償標準
2020-11-15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宣告失蹤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3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哪種情況下必須通過訴訟程序才能離婚
2021-01-01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