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中常常有肇事者想要逃避責任而選擇逃逸行為,導致當事人死亡,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不作為行為,因此算作是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那么是不是這樣呢?請和律霸小編一起來看看“因逃逸致人死亡”與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有何區別?
我國刑法理論把犯罪行為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可分為單純逃逸和移置逃逸兩種。單純逃逸行為的法律意義只能是不作為。而移置逃逸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理論界有爭議。第一種觀點認為,在他人急需救助的情形,行為人不但未予救助,反倒以作為而提高法益的危險性,這時刑法評價的重點應在作為而非不作為。第二種觀點認為,移置逃逸行為是不作為。將被害人挪開現場拋棄他處的行為看似一連串的作為,但作為與不作為的區分本來就不是在行為人身體外表的動靜,而是在他所違背的法律規范的期待方式。
刑法上的作為與不作為的特有含義,是指犯罪行為的基本形式。實施不作為的犯罪行為的本質特征是違反命令性規范,而不是指行為人沒有任何行動,有時行為人還可能以積極的行為去達到違反命令性規范的目的。如偷稅行為在本質上是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既不作為,但是,并非為此而什么也沒有做。相反地,行為人往往要進行偽造賬目等活動。對于交通肇事逃逸而言,法律做出評價的重點在于行為人肇事后應當積極救助的作為義務上,而轉移被害人的行為只是排除了其他人實施救助的時機與條件,致使死亡未能避免。因此,這種移置逃逸對于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這一構成要件類型而言,應屬于不作為形式。
從不作為的理論來看,成立不作為犯的前提是存在作為義務。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成立不真正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中,其作為義務的來源大多數學者認為是根據先行行為而得出的。即行為人因其先前實施的交通肇事致人重傷的行為,使被害人生命處于嚴重威脅的危險狀態,行為人負有實施救護行為防止結果發生的作為義務。根據我國刑法理論界的通說,關于先行行為只要是足以產生某種危險就可以成為不作為的義務來源,而不管其先行行為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是有責的還是無責的。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中,由于肇事者先行的違法肇事行為使得被撞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肇事者基于其先行行為就有義務救助被撞者。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先前的肇事行為可以成為其后的不作為故意殺人罪的先行行為。但是,即使逃逸者對被撞傷者的死亡具有故意,也不足以就此認定逃逸人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因為,不作為犯罪亦有其特定的犯罪構成,它也是主客觀的統一,僅憑行為人主觀上的心理態度就認為構成不作為故意殺人罪,顯然擴大了殺人罪的成立范圍。
理論一般認為,不真正不作為犯,違反的是作為命令規范的行為規范,實現的卻是以裁判規范形式規定的作為犯的犯罪構成要件。違反命令規范的不作為并不是實現通常情況下的作為犯的犯罪構成要件,只是在由于不作為實施的犯罪和作為實施的犯罪具有等價值的情況下,不真正不作為犯才能實現作為犯的構成要件。大陸法系中,構成要件的等價值理論成為解決不真正不作為犯處罰的根據,即要求違反作為義務所造成的侵害在法定構成犯罪事實上與以作為手段所引起者具有同等價值。據此理論,要構成不作為犯,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間接故意或直接故意在客觀上除了具有作為義務,行為的可能性外,還應考慮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例如行為的時間、地點、環境、被害者受傷狀況等,只有這樣才能判斷其不作為的行為是否與犯罪構成規定的作為具有同等的價值性。
因此,具體到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要構成不作為犯,除了考察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具有故意的心理,客觀上具有作為義務外,還必須判斷逃逸人的不作為是否能夠達到與一般的故意殺人作為“等值”,其等價值判斷的標準,關鍵是看不作為中是否包含著剝奪受害者生命的現實危險性,即只要行為人的不作為具有使死亡結果發生的現實危險性,就可成立不作為故意殺人罪。據此可以區分不同的情形:其一,逃逸人對被害人的危險進程處于事實上的排他性支配關系之中,受害者的生命完全依賴于肇事者的保護,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其二,逃逸人對被害人的生命危險沒有形成事實上的排他性支配關系的,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
以上內容就是由律霸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有關“因逃逸致人死亡”與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有何區別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那么,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觀罪過又是那些呢?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與交通事故有關的內容,請登錄律霸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判定?
交通事故逃逸處罰是怎樣的?
交通事故逃逸的處理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郭煒律師,法學學士、工商管理學士,是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是廣東省中山市第一批改制成立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因出色的業績被中國政法大學定點為“教學實踐基地”。郭煒律師從事法律職業多年,通過多年從事法律學習和實踐,始終恪守法律底線,勤勉盡責地處理每一個案件,為當事人提供最專業的法律服務。 擅長領域主要包括常年法律顧問(協助企業處理日常法律事務以及訴訟事務),商事訴訟業務(民商事領域的爭議解決與訴訟、公司勞動人事、交通事故等)及刑事辯護。 如需要委托代理,聯系電話、微信:13326980486。地址: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東裕路26號洋三律師大廈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模擬拆遷達到多少比例可以拆
2021-03-17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商標證書沒下商標可認轉讓嗎
2021-03-02黨員受到刑事處罰如何黨內處理
2020-12-04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脅迫婚姻需要證據嗎,都需要哪些證據
2020-12-02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