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8年6月,馮某與w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及派遣協議書,約定w公司派遣馮某至s律所上海代表處工作。2009年3月,s律所上海代表處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不得已減少員工以維持經營,通知馮某聘用關系將于一個月后終止。2009年4月,s律所上海代表處告知w公司已將馮某退回,w公司遂為馮某開具退工證明,解除雙方間的勞動合同。
后馮某訴至法院,要求s律所上海代表處恢復用工關系、w公司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法院一審判決:馮某與w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至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止;w公司按照最低工資標準支付馮某自終止聘用關系次日起至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日止的工資并繳納期間的社會保險費。二審維持原判。
點評: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有二:其一,用工單位(s律所上海代表處)可否以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由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w公司)?其二,勞務派遣單位可否以用工單位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由解除與被退回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
對勞務派遣中用工單位的退回權和勞務派遣單位的解除權,勞動合同法第65條第二款作了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一審和二審法院均認為,第65條中涉及的第39條和第40條第一、二項的規定是對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限制,而并非對用工單位退回勞動者的限制。其理由有二:首先,勞務派遣單位是勞動合同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動合同也是由派遣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務派遣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而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是使用關系,其本質是民事關系。勞務派遣三方關系的本質決定了用工單位在結束勞動力的使用方面所受到的限制不應當高于標準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所受到的限制;其次,從勞務派遣這一用工方式的目的來看,勞務派遣的重要意義之一即在于其滿足了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需求,若在用工權上對用工單位課以較之勞務派遣單位更為嚴格的限制,無疑是與勞務派遣這一制度設置的初衷相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離婚后能否給子女改姓氏
2020-12-03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2020-12-14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劃撥土地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0-11-09拆遷安置房怎么辦理房產證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