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行政復議就是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也就是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理不服而向上級稅務機關提出的申請。稅務行政復議必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才能審理,如果當時人對審理結果不滿的也可向法院提出訴訟。那么國稅總局行政復議規程是什么是首先需要了解的,以下詳細了解一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解決稅務行政爭議的作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和保障稅務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結合稅收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申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稅務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稅務行政復議機關辦理行政復議事項,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本規則所稱稅務行政復議機關(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關),指依法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稅務機關。
第四條行政復議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和便民的原則。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堅持有錯必糾,確保法律正確實施。
第五條行政復議機關在申請人的行政復議請求范圍內,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復議決定。
第六條申請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條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第八條各級稅務機關行政首長是行政復議工作第一責任人,應當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行政復議工作的組織領導。
第九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為申請人、第三人查閱案卷資料、接受詢問、調解、聽證等提供專門場所和其他必要條件。
第十條國稅總局行政復議規程規則各級稅務機關應當加大對行政復議工作的基礎投入,推進行政復議工作信息化建設,配備調查取證所需的照相、錄音、錄像和辦案所需的電腦、掃描、投影、傳真、復印等設備,保障辦案交通工具和相應經費。
第二章 稅務行政復議機構和人員
第十一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
(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三)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和適當,起草行政復議決定。
(四)處理或者轉送對本規則第十五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五)對被申請人違反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本規則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向相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
(六)研究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或者部門提出改進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七)指導和監督下級稅務機關的行政復議工作。
(八)辦理或者組織辦理行政訴訟案件應訴事項。
(九)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賠償事項。
(十)辦理行政復議、訴訟、賠償等案件的統計、報告、歸檔工作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十一)其他與行政復議工作有關的事項。
第十二條國稅總局行政復議規程規則各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成立行政復議委員會,研究重大、疑難案件,提出處理建議。
行政復議委員會可以邀請本機關以外的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
第十三條行政復議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相適應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稅務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復議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第三章 稅務行政復議范圍
第十四條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申請人對稅務機關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一)征稅行為,包括確認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征稅范圍、減稅、免稅、退稅、抵扣稅款、適用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和稅款征收方式等具體行政行為,征收稅款、加收滯納金,扣繳義務人、受稅務機關委托的單位和個人作出的代扣代繳、代收代繳、代征行為等。
(二)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
(三)發票管理行為,包括發售、收繳、代開發票等。
(四)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
(五)行政處罰行為:
1、罰款;
2、沒收財物和違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稅權。
(六)不依法履行下列職責的行為:
1、頒發稅務登記;
2、開具、出具完稅憑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
3、行政賠償;
4、行政獎勵;
5、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七)資格認定行為。
(八)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
(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
(十)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
(十一)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
(十二)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五條申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可以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以前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定。
(二)其他各級稅務機關的規定。
(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規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定。
前款中的規定不包括規章。
第四章 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第十六條對各級稅務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上一級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
對計劃單列市稅務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國家稅務總局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七條對稅務所(分局)、各級稅務局的稽查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所屬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八條對國家稅務總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國家稅務總局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的裁決為最終裁決。
第十九條對下列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按照下列規定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兩個以上稅務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共同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稅務機關與其他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二)對被撤銷的稅務機關在撤銷以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行使其職權的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三)對稅務機關作出逾期不繳納罰款加處罰款的決定不服的,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但是對已處罰款和加處罰款都不服的,一并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申請人向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復議申請的,由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第十八條的規定予以轉送。
第五章 稅務行政復議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第二十條合伙企業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企業為申請人,由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代表該企業參加行政復議;其他合伙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請行政復議。
前款規定以外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沒有主要負責人的,由共同推選的其他成員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
第二十一條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認為稅務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以企業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二十二條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請行政復議。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生合并、分立或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第二十三條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稅務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二十四條非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管理相對人,但其權利直接被該具體行政行為所剝奪、限制或者被賦予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相對人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單獨申請行政復議。
第二十五條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應當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
第二十六條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二十七條申請人對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稅款行為不服的,主管該扣繳義務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對稅務機關委托的單位和個人的代征行為不服的,委托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二十八條稅務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稅務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二十九條稅務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經上級稅務機關批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準機關為被申請人。
申請人對經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程序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審理委員會所在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三十條稅務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以自己名義對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三十一條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權限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可以口頭委托??陬^委托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并記錄在卷。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托的,應當書面告知行政復議機構。
被申請人不得委托本機關以外人員參加行政復議。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提供到規則第五章的內容,總共十二章,其余七章內容如需要了解的請自行搜索。國稅總局行政復議規程規則上述部分主要說明了稅務行政復議的管轄范圍、機構的組成人員和申請流程等。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稅務行政復議內容的也可咨詢本站專業律師為您解答。
哪些案件是行政復議前置程序?
行政復議決定書何時生效
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契稅延期交會有滯納金嗎
2021-02-20侵權糾紛中如何認定被扶養人
2020-12-26反擔保成立要什么條件
2021-03-25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
2021-02-09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