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戶偷稅漏稅是怎樣認定的
行為主體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所謂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一、偷稅罪的表現形式
1、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就是指已取得應稅收入,應依法辦理納稅申報的行為人,不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并經稅務機關通知,仍拒不申報的行為。
2、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就是指行為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如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低稅、先征收后退還稅款等虛假資料等。
3、繳納稅款后,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二、偷稅行為的界定標準
1、行為主體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所謂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所謂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2、行為主體實施了偷稅行為,行為人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手段進行偷稅:
第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其中偽造是指行為人依照真賬簿、真憑證的式樣制作虛假的賬簿和記賬憑證。
第二,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是指在賬簿上大量填寫超出實際支出的數額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的數額,虛增成本,亂攤費用,減少利潤等行為;不列、少列收入是指納稅人賬外經營、取得應稅收入不通銷售賬戶,直接轉為利潤或專項基金,或掛在往來賬戶不結轉等行為。第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
3、造成了少繳未繳稅款的結果,納稅人采用上述手段,給國家稅收造成了損失。偷稅既是行為違法,也是結果違法,根據納稅人的行為,可以判定是否構成偷稅,根據結果,可以判定納稅人偷稅的事實。
個體戶偷稅漏稅的認定,是需要根據稅務機關實際的查明情況,然后才能夠將偷稅漏稅的證據作為該違法行為的認定條件。執法機關在審理此類案件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的案情,然后將涉案的組織以及個人排查清楚,涉嫌偷稅漏稅在我國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不應該觸碰。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新刑法修改了偷稅罪有什么不同?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村里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7國有金融資本是指什么
2020-11-24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土地承包合同需要公證嗎
2020-12-25土地出讓金的返還費用有哪些
2021-01-20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