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區別是什么
1、內容判斷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訂立過程的完成,也即主體對合同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與否屬于事實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于判斷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與否則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于判斷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能否發生法律上的效力。判斷合同是否成立,其結果只能是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實,而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其結果則有生效、無效、效力待定、可變更、可撤銷等多種情形。合同的成立只需當事人對合同主要條款在表面上意思表示一致,而不問其意思表示背后的真實性和主要條款的合法性。而合同生效的確認既要審查當事人的主體合法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又要審查合同內容的合法性。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合同成立的判斷側重于對合同表面狀態的考察,而合同的生效則側重于對合同實質內容的考察。如果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混同起來,那對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成立還是生效則無法判斷。
2、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
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只要具備意思表示這一基本事實,合同即告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兩者雖然都涉及到意思表示一致,但二者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合同的成立要求意思表示一致,即承諾的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而合同的生效則進一步要求意思表示的自主性和真實性。即使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但如果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是受一方的欺詐、脅迫,合同是否生效就需留待進一步的探討。合同的成立主要是強調當事人合意,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因而,對于合同不成立,國家不會主動干預。但合同成立后,能否發生法律效力,能否產生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就遠非當事人的自由意思所能決定。合同的生效強調立法者對合同關系的評價,反映了立法者對合同的干預。
合同的類型是各式各樣的,但是不管任何類型的合同,生效的前提是合同有法律效力。沒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是無效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一般的合同雙方在簽訂完成時就會生效,不需要到公證機關,辦理合同的公證,不過辦理公證法律效力會更強。
合同成立的一般條件有哪些?
合同成立的時間如何確定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人身損害賠償如何區分農村和城鎮
2021-01-25互聯網金融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2021-02-10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澳門居民在內地結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06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公司合同書上寫著半年內離職扣工資合法嗎
2020-11-19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詳解幾種主要保險免責條款
2020-11-30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