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上海A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模式,并與風險投資商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而B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具有很好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渠道,是某著名外國公司業務外包商,但公司發展常為資金周轉所困。兩公司為吸收外商投資和風險投資,經過反復討論,決定有效整合雙方資源,進行吸收合并,并在此基礎上與外商合資,然后引入風險投資,真正實現做大做強。
一、公司合并相關法律問題解析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兩種形式。所謂吸收合并就是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其股東成為吸收公司的股東,其資產和債權債務也全部由吸收公司承接。所謂新設合并就是二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其股東成為新公司股東,其資產和債權債務均由新設的公司承接。兩種形式各有利弊,采用何種形式取決于合并各方的具體情況。本案中A公司已具有相當的品牌價值,B公司雖然也有一定的品牌價值,但是其業務關系相對單一,且已經就合并事宜與業務伙伴進行了充分溝通,獲得其理解與支持。于是雙方決定采取吸收合并的形式,即由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雙方并且就此進行了必要準備。
然而,雙方在具體操作時注意到,公司法對于公司合并有一些明確的程序要求,即:公司應當自作出合并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三十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三次。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擔保的,公司不得合并。也就是說合并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而對于本案而言,時間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外商合作伙伴以及風險投資商已經處于等候狀態,而且相關業務也需要公司能盡快完成重組,顯然依法合并將喪失商業機會,使得合并的初衷無法實現。考慮到兩公司均沒有大額債務,在承辦律師的建議下,兩公司決定在獲得債權人諒解的前提下進行業務合并,即將B公司的主要業務先行注入A公司,同時A公司收購B公司與主要業務相關的資產,收購對價作為B公司股東入股A公司的出資。這樣,兩公司迅速完成了重組。
二、與外商合資相關法律問題解析
本案中兩公司均為自然人設立的民營公司,而我國法律并不允許境內個人與外商進行合資或者合作。為此,相關各方曾經討論過以公司作為中方與外商合資的方案,好在國務院相關主管部門在此期間出臺了外資并購內資企業的規定,允許成立一年以上的民營企業的自然人股東成為并購后的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因此,成立一年就成為本案的關鍵,本案中兩公司均成立一年以上,但如果采取新設合并形式,則不能滿足法定條件。這也是選擇吸收合并的另一原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財產保全措施會因為反擔保而解除嗎
2021-03-08傳喚是行政強制措施嗎
2020-11-15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最新承包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3-10集資房轉讓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23房屋拆遷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0-12-07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不簽協議一直當釘子戶嗎
2021-02-09拆遷安置房是多少年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