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坦率地說,歷來的財務報表都是以“凈利潤”來代表公司業績的,而且是唯一的主流指標,這是個已經持續了近百年的“騙局”:會計界沒法正面回答公司“賺了多少錢”之類的真實問題,只好虛構出“凈利潤”這樣的替代指標,它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也說明不了,卻可以用來搪塞世人的提問,自欺欺人。可悲的是,由于“凈利潤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無從驗證是對是錯,這一特點反而有利于會計造假,云遮霧罩之下,人們無從看清公司的真面目,也就難免上當受騙。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主流指標一旦為假,無論我們主觀上是否想造假,現代財務會計難免整體淪落為“造假行當”的命運。更可悲的是,由于長期以來的“假戲真做”,形成了籍此“謀生”乃至于“謀利”的眾多既得利益者,如果要重新構造現代財務會計,徹底革除其積弊,必然要觸動了許多人的“奶酪”,會遭遇極大阻力,而小修小補又無濟于事,形成進退兩難的局面。筆者的判斷是,歷史上形成的謬誤同樣需要時間來沖走,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認清“凈利潤”的弊端,不再把它當回事,因各種利益牽制而無法改革的現代財務會計只能自生自滅,最終為社會所徹底拋棄。
作為當前的“內賬”,作為未來必然取財務會計而代之的“備胎”,現代管理會計的底線是必須真實和客觀,不能重蹈財務會計的覆轍。所以,我們要先知道現代財務會計是怎樣造假的,有哪些手法和規律,才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設法重現云消霧散的藍天。
一、簡說財務會計核算的理念
會計上在記錄一家剛開業公司的情況時,肯定要反映兩個互相關聯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辦公司所需要的資源屬于誰的?
剛開辦時,就是公司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資本,稱為“原始股東權益”。在公司成立后,可能向銀行等債權人借款,稱為“負債”。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資源用在哪里了?
剛開辦時,當然是存在銀行戶頭里。但隨后就會轉化為其它形式,例如用銀行存款買回原材料,將原材料投放到生產過程中,等等。會計上記錄這種轉換,是靠業務之間的金額傳遞來完成的。例如,用1000元購100公斤原料,就把銀行存款減少1000元,這些原材料登記為1000元;后來,其中有80公斤原料投入生產,就根據單價計算出,對應于80公斤原料的金額是800元,然后把原材料登記為減少800元,生產成本登記為增加800元……
這種以實際交易價格為基準的處理規則川“歷史成本原則”,不管公司資源形式如何轉換變化,金額如何傳遞,總金額肯定是不變的,而且容易從發票、銀行票據、進倉單和領料單等原始單據來驗證其真實性。
綜合以上的兩個方面,就可以確立反映任意一個時點狀態的會計恒等式: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1)
不過,公司是在不斷地運作中,經過某些生產經營業務,貨幣資金會比原來更多。假設直接成本800元的庫存商品賣出,收到了1200元。結果是,屬于“資產”的銀行存款增加1200元,而同屬于“資產”的庫存商品只減少了800元,兩者相抵后,“資產”一方多出了400元,會計恒等式兩邊就不再相等,平衡被破壞了。
可以設想在等式右邊,“業主權益”下有個“未分配利潤”賬戶,對它也增記400元,這樣既在左方表現貨幣資金400元的增加額,同時也在右方解釋了這400元的性質,“未分配利潤”是已經賺到手的錢,屬于業主的權益,只是股東還沒有以現金股利形式拿走而已。這樣理解的結果,會計恒等式又達到平衡了。
銀行存款1200-庫存商品800=未分配利潤400(2)
但這還不夠,會計還要滿足更詳細的數據需求,要回答“這些錢是如何賺到的?”這一類的問題。這從資產的本期增加額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貨幣資金有三大來源,除了自己賺到的以外,可能還有股東新增投資和銀行新發放貸款也混雜在內;如果只看“未分配利潤”的本期增加額,也看不出這錢從哪里賺到的,因為它只是最后的總結果。
考察會計恒等式,等號右邊表現公司的資金是由誰提供的,如股東、銀行等,可稱為“資金來源”;左邊表現公司的資金占用在何種項目上,如銀行存款,庫存商品等,可稱為“資金占用”,那么,會計恒等式可以改寫為:
資金占用=資金來源(3)
會計的習慣做法是,當需要得到某種數據時,就為此專門開設一個賬戶進行統計歸集,簡捷地得到該數據以后,再讓這個賬戶回歸到零的狀態。不妨設想用新設的“收入”來核算從生產經營所收到的錢,在還沒有結清為零時,先視同為“資金來源”類;也用新設的“費用”來核算生產經營所要開支的錢,在還沒有結清為零時,先視同為“資金占用”類,那么在金額上就有:
本期收入一本期費用=本期未分配利潤(4)
其中,“收入”和“費用”是可以細分為各種明細賬戶的,例如,收入可以劃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等,費用也可以劃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等。有了這些專門開設的賬戶,就可以很方便地回答“錢是從哪里賺來的”這一類問題了。例如,主營業務賺到的錢就是“主營業務收入”高于“主營業務成本”的部分。
根據以上分析,(3)的具體內容可以擴展為:
資產+費用=負債+業主權益+收入(5)
其中,在“收入”類和“費用”類賬戶是過渡性的,在每月月末完成歸集任務后,都要把當前余額結轉到屬于“業主權益”類的“未分配利潤”中,根據“本期收入本期費用”算出“本期未分配利潤”,自已則還原到“清零”后的狀態。盡管此時又從(5)式回歸為(1)式的純粹狀態了,重要的是借助于這一過程,我們已經能夠回答“錢從哪里賺到”之類的問題了。大致地說,(1)式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4)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5)式則是全部會計賬務處理的依據。
二、部分典型業務的會計處理
上節描述的財務會計核算基本原理,可以說是完全成立,不證自明的,那為什么還會發生造假,并達到當今“無法無天”的地步呢?
關鍵在于,對這些會計概念是怎么定義或理解的?或者說,它們包含了哪些具體的項目?從現金流診斷的角度來分析,是因為在財務會計具體的理解和操作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偏離現金和歷史成本的誤差,時至今日已經積重難返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也。為便于追蹤,我們先在“部分典型業務的會計處理結果”(表1)中列舉一些典型業務的會計處理,該表的每一橫行包含了一份記賬憑證的內容,數字縱列的合計數就是各項目的當前余額。并通過分析,揭示其中某些會計處理的偏頗之處。
1.股東投資。增記貨幣資金,增記實收資本。
2向銀行借款。增記貨幣資金,增記負債。
3.購置廠房設備。增記長期資產,減記貨幣資金。
4.對外股權投資。增記長期資產,減記貨幣資金。
5.購買原材料。增記原材料,減記負債(可以抵扣應交增值稅),減記貨幣資金。
6.領料投產。增記生產成本,減記原材料。
7.發放生產工薪。增記生產成本,減記貨幣資金。
8.產品完工入庫。增記庫存商品,減記生產成本。
9.現金銷售商品。增記貨幣資金,增記收入,增記負債(應交增值稅)。
10.賒賬銷售商品。增記應收款項(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增記收入,增記負債(應交增值稅)。
11.商品轉銷售成本。增記費用(主營業務銷售成本),減記庫存商品。
12.投資地產。增記長期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減記貨幣資金。
13.地產價值提升。增記長期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增記收入。
14.計提折舊。減記長期資產(累計折舊),增記費用(折舊費)。
15.子公司宣布股利。增記應收款項(應收股利),增記收入。
16.收入清零。統計目前的收入余額,減記收入,增記未分配利潤。
17.費用清零。統計目前的費用余額,減記費用,減記未分配利潤。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大棚拆遷有拆遷補償嗎
2021-01-27工傷已經認定,但老板不愿意賠怎么辦
2021-02-18外資企業注冊步驟是什么
2021-01-31破產清算后還有債務怎么辦
2021-03-22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個體工商財產保險家具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7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釋義保險法第十七條是怎樣的
2020-11-15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提前還貸別忘退稅退保
2021-01-28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呢
2021-02-10